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84047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0
《说课稿智取生辰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取生辰纲》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智取生辰纲》列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有名片段,从设计意图看,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2、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智取生辰纲》是一篇古代白话小
2、说,语言表达上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生僻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3、对教材的处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
3、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因此,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所以,我设想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说的内容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兴趣,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
4、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情节,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的对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主人。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1、说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 探究课文的“智”:杨志的智送、吴用的智取。(3). 围绕 “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环境。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
5、征”。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智”的所在(2)、把握杨志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确立为: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二)、说学法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加之文章采用古白话并夹杂方言,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对学生理解文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
6、、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的方法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亦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而要具体落实这个学习的重难点,就要围绕这一重难点设计问题,通过课堂上与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帮助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三、说教法设计1、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导入——初读课文(把握情节)——再读课文(“智”在何处)——研读课文(概括形象)——课后练习(1)、导入由歌曲《好汉歌》导入。《好汉歌》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歌曲慷慨激昂,刘欢厚重却又灵动的声音不仅把水浒英雄的气概唱出来了,更把水浒英雄的情愫唱出
7、来了。以此曲导入,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从课间休息的涣散状态进入到精神振奋、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2)初读课文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吴用智取生辰纲。阅读时要注意双线结构梳理。(3)再读课文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分析“智”在何处。一个是杨志的“智送”,一个是吴用的“智取”。(4)研读课文最后,概括杨志的性格特点。这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杨志如此忠于职守,全力效命官府,居然也被逼上梁山,意义非同一般。因为他“押送”的是不义之财,怎
8、能不失呢?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8位英雄夺取不义之财,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为全书的主题面张目。(5)课后练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教辅手段的运用本节课之所以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是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图片、声音的选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到课堂情景中;二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