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问”开始.doc

创新从“问”开始.doc

ID:5918222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11

创新从“问”开始.doc_第1页
创新从“问”开始.doc_第2页
创新从“问”开始.doc_第3页
创新从“问”开始.doc_第4页
创新从“问”开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从“问”开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从“问”开始               作者:廖振勇摘要:  提问是学习的关键,学会提问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分为:敢问、善问、创新问三个阶段。本文首先阐述了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问题意识培养的三个阶段,并分阶段地阐述了具体训练策略,还选用了大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来进行说明。关键词:敢问 善问 创新问正文: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进步。”南宁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

2、无疑者,须教有疑。”可见提问(“疑”)是学习的关键,学会提问就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而让学生学会提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过程,而这一个过程是分阶段的。我认为是按“敢问、善问、创新问”的顺序逐步进行的。一、让学生学会“敢问”。“敢问”就是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现在的教材观里就说到不能把教材看作绝对的权威,而是作为一本范例。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教科书上的内容和教师的讲解,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数学课堂上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问的前提。在现代的新课堂里,教师要把握好现代师生关,切实转变以前传统的观念。以前的师道尊严,让学生与老师

3、不可亲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遥远。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还敢问吗?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为学生有问不敢开口的情况扫清了阻碍。记得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笔算两位数加法时,我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并教授了进位的1如何写后,有一学生大胆质疑,那如果个位满二十时,又怎么办呢?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其实我们在做连加时,就有可能出现个位满二十的情况。2、激励学生提问,为学生树立敢于提问的信心。 在传统教学观念看来,课堂上学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学生的发问,教师“二怕”,一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二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和形象,导致不敢激

4、励学生提问,甚至是压制学生提出问题。经过若干年的积淀,学生变得不但不敢问,而且也不会问了,这就需要重新树立起学生“我能问”的信心。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先让学生明白,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才是最聪明的孩子,鼓励孩子大胆提问。在刚开始对低段的孩子进行提问训练时,我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孩子不会提问,有时提出的问题风牛马不相及,或者是提出的问题太浅显,没多大的价值。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评价的语言,既要保护学生提问的自信心,让“我能问”的思想不断强化,又要引导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让学生学会“善问”。在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经常请教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成

5、绩优秀、知识面比较广的,而学习不好或知识面比较窄的学生则很少提问。这是因为那些善问爱问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为解决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和信息量得以扩充。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不仅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而且还提高了构建知识的能力,激发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把学习的潜力、能力充分挖掘出来。“善问”就是指善于发现问题、表述问

6、题、解决问题及评价问题。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1、引导学生从观察比较中提问。我在教学公开课“移多补少”中,学生开始通过摆一摆,小组内观察讨论得出移动的数量是相差数的一半。就在一切进展顺利,学生已达成教师预设目标时,有一个学生问:“我发现这些情况的相差数都是双数,那是单数时,怎么办呢?”他提出了一个我在课前没有预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成了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是接受式的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就信什么。学生在学习

7、中能大胆地质疑,反映出他在学习中有思考,在观察比较中有思考,这些思考正反映出他的学习是主动参与的,是有效的,是创新的。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提问。数学知识大部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那我们在训练学生提问能力时,也要重视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和提问。记得在我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情境:两个班坐一辆车,车身上写着“准乘70人”。在开始时,师生就一起解决了准乘的含义(最多70人,不能超过70人)。我们算了36+34=70,刚好可坐70人。大家都说刚好能乘坐一辆车。可我的一位学生质疑:不能合乘一辆车,他的理由车内加上司机就有71人,所

8、以不能合乘一辆车。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联系了生活实际在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