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doc

比较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doc

ID:59152925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11

比较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doc_第1页
比较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比较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较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摘要大豆异黄酮是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容易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补充营养。并对人体发育,成长,发展具有多重促进保护功能。本实验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大豆中的异黄酮,主要提取溶剂为乙醇,在实验中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大豆中的异黄酮,最终通过比较在不同浓度的乙醇下提取所得的异黄酮含量得出结论。关键词:异黄酮乙醇不同浓度Soybeanisoflavoneisapurenaturalplantestrogen,easilyabsorbedbythebody,canquickl

2、yreplenishnutrition.Andonthegrowthofhumandevelopment,promotedevelopment,withmultipleprotectionfunction.Thisexperimentwillbeusedorganicsolventextractionmethodtoextractsoybeanisoflavone,mainlyextractedwithethanol,inexperimentsusingdifferentconcentrationso

3、fethanolextractionofsoybeanisoflavone;finallybycomparingthe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ethanolextractionofisoflavonecontentobtainedtheconclusion.Keywords:IsoflavonesEthanolDifferentconcentrations一、前言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的物质,在大豆中的含量约为0.1%---0.5%,是一种天

4、然的保健物质,具有弱雌性激素活性、抗氧化、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已引起医药卫生、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开发利用大豆异黄酮作为保健食品或美容用品的基质和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前景。本次试验主要是通过不用浓度的乙醇对大豆异黄酮的不同提取率,得出快速、高效的方法,为大规模的生活生产作铺垫。二、试验目的1、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以比较不同浓度乙醇对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2、掌握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异黄酮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测

5、定其含量。三、实验原理1、有机溶剂提取法就是将复合物载体中的某些可溶性物质由固体转移到液体中去,从而得到含有溶质的浸提液。2、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纯大豆异黄酮是无色有苦涩味的晶体状物质、大豆异黄酮易溶于丙酮、乙醇、甲醇、乙酸乙酯等极性溶剂中、在水溶性上,与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有关,基本不溶于水。四、实验设备分光光度计、分液漏斗、大小烧杯、玻璃棒、漏斗、恒温水浴锅、离心机、滤纸、电子天平五、实验材料与试剂大豆、95%乙醇、70

6、%乙醇、50%乙醇、蒸馏水1、材料处理大豆的磨碎与脱油六、实验操作步骤1、用电子天平称取4份1g的大豆粉,分别装入编号为1、2、3、4的4支试管中2、往上述4支试管分别加入6ml的95%乙醇、70%乙醇、50%乙醇、蒸馏水3、50℃水浴加热浸泡4h后,用离心机进行离心,用漏斗进行过滤4、提取上层清液分装于4支试管中,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设定波长为260nm,分别测出三个值,取其平均值,最后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柱形图七、结果预测与分析将在不同溶剂中提取分离所得的异黄酮数据统计并绘制成柱形图

7、,就能较为直观地反应出不同溶剂对大豆中异黄酮的提取效率。以下为初步的结果预测:1、各试管中异黄酮所得量:①=②=③=④,说明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并没有较大区别。2、各试管中异黄酮所得量:①>②>③,说明浓度越高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越高。3、各试管中异黄酮所得量:②号试管中异黄酮所得量最高,①、③号试管较为接近,说明70%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最高。4、各试管中异黄酮所得量:①<②<③,说明浓度越低的乙醇对异黄酮的提取率越高。八、实验结果记录九、注意事项。1、大豆异黄酮粗提液中包含油脂、蛋白

8、质、糖等,要得到高纯度异黄酮成分,须对其粗提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十、费用预算10克大豆,预计1元;其他试剂可借用院实验室中的资源开展。十一、参考文献【1】唐传核,彭志英,《大豆功能性成分的开发现状》。2000【2】百度百科【3】毛峻琴,亦鹤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2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