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38082
大小:2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12
《第2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概念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取得的收入财政收入的定义应明确几点一是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财源,但并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例如罚金二是财政收入为一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由实物与劳务形式逐渐发展到当今的货币形式。“公粮”的实物收入形式二、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2、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物质利益兼顾原则(1)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2)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经济的分配关系(3)正确处理国家与科学、文教、卫生等事业
2、单位的分配关系。(4)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体生产者、经营者、职工劳动者的关系另外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与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分配关系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区别对待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照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不同性质的缴纳者采取不同的收入负担政策、负担形式和负担方法,以打到对不同经济成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行业、不同经营环节以及不同产品项目的鼓励或限制合理负担是对不同数量的收入来说,要求在组织财政收入上,照顾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的负担能力,实行量力负担除上述三项外,组织财政收入还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重视财政调节
3、功能原则三财政收入的构成(一)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1.C部分C作为补偿基金,是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对象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劳动资料的价值2.V部分V作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指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必要产品价值,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的消耗来自V收入主要是(1)直接向个人征收税金、如个人所得税、个人缴纳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2)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如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护照费等(3)居民购买的国库券(4)国家出售高税率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如消费税收入(5)服务性行业和娱乐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上缴的税收,其中
4、一部分通过对V再分配转化而来的。3.M部分M作为生产部门所创造出来的利润,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社会纯收入。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M(二)财政收入的实物构成财政收入是国家集中的,一定量的、无差别的社会产品价值表现(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1、农业直接或间接与农业有关的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1/2(1)国家以农业税和其他税收等形式筹集财政收入(2)农业是粮食的唯一来源,没有农业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3)农业是轻工业的主要来源,70%轻工业原料来自于农业(4)交通运输和商业部门上缴国家的税利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与
5、农产品的采购、加工和运输(5)农村是广大市场,农业发展了,弄么收入就增加,工业品的销路就广,工业特别是其中的轻工业就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2、工业工业是创造国民收入的主导部门,而且大中型企业是全民所有制,其盈利大多上缴国家。3建筑业建筑业是创造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物质部门,其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4、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不向社会提供食物形态物品,但它创造价值我国财政收入大约7.5%是由交通运输部门提供5.商业是组织和实现商品流通的重要经济部门,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纽带的桥梁6、其他劳动服务、金融保险、旅游和文化娱乐等第
6、三产业部门分配价值也是财政收入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四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而取得的收入,是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占财政收入总额的90%左右2、债务收入是财政以信用的方式筹集的收入。包括政府在国内发行的各种公债券,以及政府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的直接借款等3、企业收入是指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从国有企业取得的利润收入4、其他收入(1)事业收入(2)规费收入(3)公产收入第二节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收入为实现国家职能所进行再分配,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二、公共
7、产品理论(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1、非排他性个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排除他人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如不拥挤的桥梁以及各种处于不拥挤状态的产品或服务。下面两种情况都不是公共产品第一、一个物品在消费上有非竞争性,并不意外着他有非排他性第二、一个物品在消费商有非排他性,也并不一定保证它有非竞争性(三)准公共产品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属性三、财政支出的原则(一)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量入为出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谁受益
8、谁负担原则1、量入为出原则就是根据财政有多少收入安排多少支出,实行以收定支,坚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搞赤字(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