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副霍乱的防治.doc

霍乱副霍乱的防治.doc

ID:5912443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3

上传者:U-5097
霍乱副霍乱的防治.doc_第1页
霍乱副霍乱的防治.doc_第2页
霍乱副霍乱的防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霍乱副霍乱的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霍乱副霍乱的防治知识概述霍乱、副霍乱是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中例为“甲类”。霍乱是霍乱弧菌所引起。一、流行环节(一)传染病:霍乱、副霍乱是人类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1、病人: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急性期病人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重、中型病人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环境,无疑是重要的传染源。2、带菌者:指无临床表现而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的人。包括潜伏期带菌、恢复期带菌(病后带菌)、健康带菌和慢性带菌。①潜伏期带菌: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到五天左右,多数为1~2天。②恢复期带菌(病后带菌)和慢性带菌: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的三个月内带菌,为恢复期带菌(病后带菌)。③健康带菌:指始终没有临床表现,而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者。(二)传播途径: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1、经水传播:水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食物传播:食物在生产、运输、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都可受到水或被病人、带菌者直接污染。在流行地区曾从虾、蟹、螺、鱼等水产品中分离出埃尔托弧菌。在这些食品中,霍乱弧菌可保存数小时到数天,甚至1~2周。沿海地区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小水产品(虾、蟹、螺、蛤等)的习惯,流行期间举办婚丧酒宴或节日聚餐等,都有利于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常可引起爆发流行。3、生活接触传播:是指与病人、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物品而构成的传播。主要是经手的污染而实现。4、苍蝇传播:在本病流行期间已证实苍蝇可以带菌,并可机械地将排泄物中的病菌带到食物上,起一定的传播作用。(三)人群易感性:人不分种族、年龄和性别,对本病都是易感的,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病后虽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仍有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二、流行特征(一)地区分布:本病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和水网地带。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也可传入内陆、高原和山地,甚至沙漠地区。这只要是因为霍乱、副霍乱多经水路传入,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渔民活动频繁,传染源扩散机会多,同时沿海地区的水源含盐量较高,水质偏碱,温度和湿度较高,有利于霍乱弧菌特别是埃尔托型生殖与繁殖。加之这些地区的居民多饮用河水、沟水、塘水和有饮用生水、生吃或半生吃水产品的习惯,促使了霍乱、副霍乱的发生和流行。(二)季节性:一般多在4~11月,而以7~9月为主。(三)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各年龄组普遍易感。2、性别分布:一般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3、职业分布:不同职业发病率有一定差别。如渔民、船民、农民等发病较多。(四)扩散方式:本病自流行区向外扩散。(五)流行形式:一种是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单位,短期内发生大量病人,常是水型或食物型爆发。另一种是迁延型的散发。 一、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的任务和要求①进一步明确诊断,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②疫点和疫区的划定;③外环境污染的范围,特别要注意水源是否受污染和污染的程度;④确定和登记接触者,尤其是密切接触者的数量及去向;⑤追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判定传染来源的性质。2、疫区基本资料的收集:包括自然地理、水系分布、交通情况及各种主要气象资料等;居住户数、居民总数、各年龄组男女人口数、各职业人数、与本病有关的风俗习惯等资料;环境卫生状况、饮用水条件、粪管情况、食品卫生状况、医疗机构、医务力量、肠道门诊数、肠道疾病的发病情况、菌苗接种情况;各项工作记录:包括病人、带菌者、接触者、阳性水源等定期检索工作记录等。(二)流行病学分析:在进行分析时,应特别注意下述内容:1、传染来源分析;2、病例的地区分布及其传播关系;3、发病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分布;4、病人、接触者及疫区内一般人群的带菌状况及可能污染的范围;5、水、食物、生活接触和媒介昆虫等传播途径的分析;6、爆发事例的分析;7、多发疫点所占比例及原因分析;8、当地主要流行因素的分析;9、居民饮用水状况和水源污染情况;10、病例(或带菌者)分布与水系分布的关系;11、水质(PH、含盐量、氯化物含量等)与水样阳性率和人群感染的关系;12、菌型与流行表现及临床类型的关系;13、防疫措施的效果评价;14、流行趋势判断。四、疫区处理(二)疫点处理:1、疫点封锁:2、病人和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处理: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就地设点隔离治疗。要做到切实隔离。若转送病人,要随带盛放排泄物的容器。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3、疫点消毒:认真做好经常性和终末消毒工作,特别要注意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排泄物的消毒和处理。4、接触者调查管理:调查与传染病发病前五天内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生密切接触的人,了解健康状况,特别是每日大便的次数和性状,限制他们的活动,并应每日验便一次,连续两天。首次采样后给服抗菌药物。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5、人群验便及服药:疫点所有人员,自封所日起每日验便一次,连续两天。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1、开展突击性卫生活动:确定疫点后摇立即开展卫生活动,做好饮水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物品、严禁使用新粪施肥,杀蛆灭蝇,改善环境卫生。2、接触疫点封锁:疫点内上述措施均已落实、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解除封锁。若有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则延续封锁,继续做好疫点内各项工作,达到上述要求时再解除封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