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

高三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

ID:59093468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4

高三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_第1页
高三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_第2页
高三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复习目标: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过程及温室效应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复习重点:2.碳循环过程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复习难点:碳循环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基础知识整合】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___无机环境___到___生物群落___,又从___生物群落___回到___无机环境___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具有___全球性___,故又称为___生物地球化学___循环。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①具有___全球性___;

2、②反复出现、循环出现(物质具有不灭性)。【知识拓展】一、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1)“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2)循环范围:生物圈(3)循环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出现(4)循环通道:食物链和食物网二、碳循环过程及温室效应1.碳存在形式①无机环境:CO2和碳酸盐②生物群落:含碳有机物③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通常情况下,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等的光合作用及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又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由生物群落回到无

3、机环境。无机环境中的碳还会以HCO-3、CO2-3的形式被植物根吸收而进入到生物群落。④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⑤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CO2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2.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温室效应(1)概念: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效应。除二氧化碳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和水汽等。另外引起酸雨、臭氧层破坏的主

4、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二氧化硫和氟利昂。(2)成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形成。(3)缓解温室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二是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无机物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5、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图示【例题】【例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C、H、O、N、P、S等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例2】根据下列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线粒体___进行的。(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___光合作用___,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___化能合成作用___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_

6、__CO2__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生物群落___。(4)由图分析,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措施有哪些?___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②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新能源。___(5)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热能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逐级递减、单向流动___的特点。(6)若图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图,设E种群含碳量为5.8×109kg。B种群含碳量为1.3×108kg,则A种群含碳量的值至少是___4.

7、5×107kg___。【作业】完成《名师导学》对应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