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ID:59092515

大小:34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9-25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322《铝的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2、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3、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用途4、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5、体会并掌握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6、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研究态度活动一:认识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从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①根据元素周期表,请说出金属铝在表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答案:处于金属与非金属过渡的位置②写出Na2O、Mg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Na2O+2HCl=NaCl+H2ONa2O+2H+=Na++H2OMgO+2HCl=MgCl2

2、+H2OMgO+2H+=Mg2++H2O③写出CO2、SiO2(化学性质与CO2类似)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CO2+2OH-=CO32-+H2OSiO2+2NaOH=Na2SiO3+H2OSiO2+2OH-=SiO32-+H2O类似氧化钠与氧化镁等,只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的氧化物我们称之为碱性氧化物类似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等,只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氧化物我们称之为酸性氧化物2、实验探究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加入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氧化铝溶解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

3、A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注意:偏铝酸钠和偏铝酸根离子的写法请问:氧化铝属于哪一类氧化物?答案:两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活动二:认识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备1、实验探究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加入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溶解氢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请问:氢氧化铝属于哪一类物质?答案:两

4、性氢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它在某些情况下作为酸,某些情况下作为碱。此外,氢氧化铝还具有不稳定性,受热可以分解2Al(OH)3==Al2O3+3H2O2、氢氧化铝的制备思考与讨论①若给你硫酸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请设计合理的方案来制备氢氧化铝?并说出你设计的理由。②写出实验室制备Al(OH)3的化学方程式活动三: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58总结:氧化铝:氢氧化铝: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白色胶状固体、难溶于水、有较强的吸附性活动四: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用途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氢氧化铝:能吸

5、附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净水的作用,并能吸附色素;医用胃酸中和剂。用耐高温的Al2O3制成的坩埚用耐磨的Al2O3做成的轴承活动五:课堂反馈与评价1、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氧化物是()A、Al2O3B、MgOC、NaHCO3D、Al(OH)3A2、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下列试剂,有沉淀产生,且沉淀不会因加入试剂过量而消失的是()A、NaOH溶液B、氨水C、NaCl溶液D、BaCl2溶液B、D3、除去MgO中混有的Al2O3,可用下列哪种试剂()A、NaOH溶液B、氨水C、盐酸D、CO气体A①晶体中含有水的实验为____________。②晶体中含有Al3+的实验为___

6、________。③晶体中含有SO42-的实验为__________。④溶液是否有胶体存在的实验为____________。4、结合教材P59资料卡片,请设计实验证明明矾KAl(SO4)2·12H2O成分和性质:【总结与归纳】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课后探究有两个实验①往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②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试比较这两个实验的现象有何不同,查找资料给出相应的解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