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8051
大小:58.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2-28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
2、》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
3、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2、阅读浅易
4、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猜谜语导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谜底:雪花)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1)介绍刘义庆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
5、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2)介绍《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6、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把握重点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
7、子(2)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2、把握重点语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