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4前测问卷分析.pdf

附2-4前测问卷分析.pdf

ID:59054062

大小:25.7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4

附2-4前测问卷分析.pdf_第1页
附2-4前测问卷分析.pdf_第2页
附2-4前测问卷分析.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附2-4前测问卷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2-4前测问卷分析1.前测说明:被试:海淀区某小学六年级某班36名学生测试时间:2016年4月测试形式:问卷及访谈2.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前设计了问卷对学生进行前测,结合访谈,对全班36人进行学情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在回答“生活中的物质会产生许多变化,其中有些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则生成了新物质”时,回答情况见表1-2:表1-2学生判断物质变化情况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的改变产生新物质汽油挥发29人80.6%7人19.4%铁块加工成铁丝36人100.0%0人0.0%绿豆汤结成绿豆冰25

2、人69.4%11人30.6%自行车车胎爆破34人94.4%2人5.6%火药爆炸19人52.8%17人47.2%钢铁生锈17人47.2%19人52.8%把肉拿去烤5人13.9%31人86.1%蜡烛燃烧29人80.6%7人19.4%经过访谈,发现学生不能把汽油和挥发后的物质画等号,认为气体就是另一种物体了,同时由于气体是看不见的,所以在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另外学生容易受名词的影响,如铁锈,有些学生认为铁锈就是铁变了,但还是铁,他们认为生锈只是表面的变化,里面还是铁,并没有理解铁锈是与铁是两种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物质;绿豆冰

3、和绿豆水,名字不同,所以有人认为产生新的物质是冰;对于加热肉,他们的理解是这样:经常听到烤肉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说法,致癌物质就是他们所说的产生的新物质;对于蜡烛燃烧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为新产生的物质多数蒸发了,有些同学认为蜡烛燃烧没有产生新物质。在他们进行理由说明时,有些人会表示出汽油挥发变没了这样的说法,或是因为加热肉,有热所以就产生了致癌物质,从他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对于物质没有凭空产生也没有凭空消失,他们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2.在回答“你听说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吗?请各举一个事例。”绝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物理变化和

4、化学变化,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家长交谈都听说过这两个名词,其中有23名学生表示听说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不是特别清楚,具体情况见图1-1;是否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3131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但不清楚图1-1学生是否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尽管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举出实例的情况并不如预想的好,具体的举例情况如表2-2:表2-2学生列举身边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情况物质变化的类型举例恰当正确率物理变化2261.1%化学变化1644.4%通过数据发现,学生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是模糊的。通

5、过访谈发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关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对物质发生的变化也更关注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变化是否剧烈、现象是否明显、变化后物质是否“消失”等等,他们往往认为剧烈的、变化现象明显的是化学变化,如果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消失”了也是化学变化,而对于物理变化的认识比较单一,往往认为没有明显变化的就是物理变化。3.前测结果通过研究,我认为被试在科学概念、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方面处于以下水平:(1)科学概念:大部分学生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多数学生不关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新物质;少数学生知道一

6、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物质守恒知之甚少。(2)科学探究:大部分学生会使用火柴、蜡烛以及ipad。(3)科学态度:学生乐于研究物质变化,对有明显变化的变化十分感兴趣,但理性分析变化实质的能力较薄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