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ID:5887647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7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_第1页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_第2页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_第3页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目的:1.领悟美的内涵,体味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深刻的哲理。2.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运用对比增强表达效果的办法。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寓情于景的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领悟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体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臧克家《有的人》)这首诗通过对比歌颂了鲁迅的人格,如果用之歌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极为恰当。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

2、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今天,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托墓之“美”。二、了解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作品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和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的命运遭际,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早期推崇唯美主义,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

3、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我自己的语言所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遗书中表达了他对欧洲文明的尊崇和对法西斯摧毁欧洲文明而绝望的心情。三、课文研读(一)体会托尔斯泰墓的“朴素”。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②“它只是树林中的

4、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③“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④“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  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 朴素 远离尘嚣 没有装饰 

5、没有墓碑3、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①“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②“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③“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④“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二)领悟托尔斯泰墓的“最美”。1、托尔斯泰墓的周围,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

6、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墓却被称为“最美的坟墓”呢?①托尔斯泰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的原因:托尔斯泰的选择只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朴素的思想。②插入托尔斯泰的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

7、响。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

8、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