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军医大学考试课程资料药理打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I.单选题(共7题)1.下列哪项不是药理学的任务A.阐明药物的PD,PK,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B.发现老药新用途C.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D.为阐明机体的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现象提供重要科学依据E.寻找新药,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提供线索2.1940年从青霉素培养液中分离出青霉素的是A.DomagkB.FloreyC.EhrlichD.LangleyE.Buchhein3.下列哪项不符合我国新药管理的规定:A.已上市的药品增加新适应症B.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
2、物C.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D.投放市场用于临床的时间较久,已为广大医药人员所了解的药品E.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4.关于受体占领学说,下列哪项是1956年Stephenson修正:A.药物只占领小部分的受体即可产生最大效应B.药物要占领大部分的受体才能产生最大效应C.药物要占领全部的受体才能产生最大效应D.当丧失一部分的受体时,会立即影响最大效应E.激动药占领受体不一定要达到阈值即能出现效应5.根据实验对象不同,药理学实验方法大致分为A.实验药理学方法B.实验治疗学方法C.临床药理学方法D.
3、只有AB正确E.ABC均正确6.药理学包括那些内容?A.包括人体反映222333B.人体解剖C.神经中枢7.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山海经》D.《本草纲目》E.《扁鹊方书》II.多选题(共7题)1.评价分析A.课程规划B.资源准备C.组织教学2.以下关于药物的认识正确的是A.药物是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等的化学物质B.药物能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及生化过程C.药物能对用药者产生有益的影响D.药物与毒物本质不同,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E.新药的研究过程包括上市前药物
4、监测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两个阶段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现代药理学始建于19世纪初B.1847年药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我国第一部药典是《新修本草》D.明代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是《本草纲目》E.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注是《神农本草经》4.关于新药的四期说法正确的是A.I期为初步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实验B.II期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C.III期为进行扩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D.IV期为售后调研阶段E.I~IV期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5.药理学的任务是A.阐明药物的药效学与药动学B.寻找新药C.合成新的化学药
5、物D.研究药物的可能临床作用E.为阐明机体生理生化现象提供科学资料6.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引起()A.心脏兴奋B.瞳孔缩小C.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7.胆碱能神经包括()A.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经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神经B.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雄E.运动神经201-1C1-2B1-3D1-4A1-5E1-6A1-7B2-1A,B2-2A,B,C2-3A,B,C,D,E2-4A,B,C,D,E2-5A,B,D,
6、E2-6A,C,D2-7A,B,C,E第二章I.单选题(共9题)1.以下对药物吸收速度排序正确的是A.吸入>舌下>直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B.吸入>直肠>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C.吸入>舌下>直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肤>口服D.吸入>肌肉注射>舌下>皮下注射>直肠>口服>皮E.吸入>舌下>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肠>口服>皮肤2.恒时恒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主要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给药剂量B.药物t1/2C.给药间隔D.稳态浓度E.给药途径3.某药的半衰期为4小时,一次给药后,
7、药物在体内的基本消除时间为A.一天左右B.8小时左右C.二天左右D.4小时左右E.12小时左右4.给体重50kg的妇女静注300mg的某药,其血浆药物浓度为468ng/ml,则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为A.641LB.64.1LC.0.641LD.0.0641LE.6.41L5.下列关于零级消除动力学错误的描述是A.血中药物定量消除与浓度无关B.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不可能转变为零级消除动力学C.半衰期不恒定D.时量曲线下面积与所给单一剂量不成正比E.半衰期与血药初始浓度无关6.在病情危重时希望在第一次给药后即刻达到稳
8、态浓度,给于的药量应该为A.维持剂B.2倍维持剂量C.3倍维持剂量D.4倍维持剂量E.5倍维持剂量7.药物生物转化的第一步不包括A..氧化B.还原C.水解D.脱氢E.结合8.药物排泄中的”肝肠循环”中的”肠”指的是A.大肠B.小肠C.十二指肠D.盲肠E.直肠9.某药物属于一级动力学,按其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几次给药可达稳态浓度A.10~12次B.15~18次C.4~6次D.2~4次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