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22643
大小:850.00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20-10-04
《白血病浙江学内科护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贫血的治疗原则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自身免疫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要求1、熟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2、熟悉自身免疫性贫血的临床表现,3、了解治疗原则;4、了解各类贫血的治疗;自学溶血性贫血的分类。要求:了解溶血性贫血的分类。贫血总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血液科金洁贫血(Anemia)定义:Hb、RBC、Hct低于同一地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下限,如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Hct<0.42贫血是一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贫血分类:按红细胞形态特点
2、分: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骨髓异常组织浸润营养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在缺陷失血.根据形态特点分类类型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贫血>10032-35巨幼细胞贫血,MDS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32-35再障、溶贫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80<32缺铁贫、铁粒幼性贫血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红细胞生成减少1、造血干细胞增生与分化异常再障、纯红再障、MDS、甲
3、减及肾衰性贫血2、骨髓受累白血病、骨纤、骨髓瘤、转移癌3、营养物质缺乏缺铁贫、巨幼贫、铁粒幼红细胞破坏过多1、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异常、酶异常、血红蛋白异常2、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其他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失血后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贫血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泌尿生殖系统表现贫血一般表现头昏,乏力,心悸,气急面色苍白贫血临床表现轻重与以下因素有关1、贫血发生的速度2、贫血的程度3、对缺氧的耐受力和代偿力(患者的心血管情况与年龄)4、体力活动程度2,3-DPG实验室检查血常规,MCV、MC
4、HC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涂片检查骨髓检查血常规RBC减少,Hb降低WBC正常Plt正常Ret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形态: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小,中央淡染区缩小破碎大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有的像戒指大细胞性贫血骨髓检查增生性贫血:幼红细胞增生,见于溶贫、巨幼贫、缺铁贫低增生性贫血:再障,纯红再障诊断确定贫血类型治疗补充造血物质刺激造血阻止破坏缺铁性贫血定义:缺铁贫:由于体内铁的耗竭,引起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数量减少缺铁:体内储存铁缺失,但血红蛋白数量正常,红细胞数量正常铁代谢铁的分布:2/3在Hb中,15%在肌红蛋白,血浆、酶含铁约13-14mg,储
5、存铁男性1000mg,女性300-400mg。铁的来源与吸收:每天需铁20-25mg,主要来自储存铁,食物中摄取1-1.5mg;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铁的运输:高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被运输。铁的储存:铁的再利用和排泄:每天排泄量<1mg。病因与发病机理:铁的摄入不足铁的吸收障碍慢性失血临床表现贫血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发育迟缓、智商低、易怒、异食癖、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症)体征:面色苍白,反甲实验室检查血象:红细胞形态骨髓象:铁染色:外铁消失,内铁减少生化检查:1、血清铁降低<50ug/dl,总铁结合力增高>360u
6、g/d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2、铁蛋白降低<12ug/L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4.5ug/gHb:表示血红素合成障碍诊断及鉴别诊断海洋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诊断缺铁:只有储存铁的缺少,血红蛋白及血清铁正常缺铁性红细胞生成:血红蛋白正常缺铁性贫血:治疗病因治疗补充铁剂:原则:首选口服铁剂补足储存量:贫血纠正后补铁3-6个月诊断性治疗:肌肉注射:用于口服不能耐受者剂量:补充量=150-患者Hb(g/L)×体重(kg)×0.33再生障碍性贫血定义: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约半数
7、以上病人无明确原因1、化学因素2、放射性损害3、生物因素发病机制:1、造血干(祖)细胞缺陷2、造血微环境受损3、免疫异常临床表现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脾脏不肿大急性再障:以出血、感染为首先表现慢性再障:以贫血为首先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三系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象:肉眼观:脂肪细胞增多镜下观:有核细胞明显减少,造血细胞减少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重型再障诊断标准:鉴别诊断:1、PNH2、MDS3、急性白血病治疗支持治疗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因子出血性疾病概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金洁定义由于机体正常的止血机制异常,出现自发性出血或轻
8、微外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类疾病正常止血机制血管机制:收缩、胶原暴落(XIIa)、内皮细胞:vWF(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组织因子、释放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血小板机制:白色血栓、血栓素A、PF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