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95487
大小:9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06
《《说“木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木叶”》教学设计北京十中牟海玲2012、4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领会本文深入浅出的说理议论方法。 (二)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到祖国的诗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树叶
2、”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2、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预习安排:(1)阅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A.袅袅()橘颂()灼灼()皋()恽()寒砧()B.征戍()庾()窸窣()()迢远()涔阳()C.翩()荃()干燥()万应锭()桅杆()7(2)把文中涉及的诗歌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并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3)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2、
3、作家简介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祖缃并称为“清华三才子”。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专于中国文学史,尤其擅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统一起来。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空间的驰想》等。林庚对陈子昂、李白等具有浪漫风格的初唐诗人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巅峰——盛唐诗歌情有独钟。他的专著《诗人李白》和《盛唐气象》凭着诗人特有的艺术感悟
4、,用诗一般的语言对盛唐时代的诗歌风貌做了十分精彩的阐述。他认为,盛唐诗体现了一种“开朗的、解放的”“实是以少年人的心情”作为骨干的“少年精神”,这种精神,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乐观的奔放的旋律”。“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是林庚对盛唐诗歌所做出的极为传神的概括,抓住了盛唐诗歌的精髓,是不同反响的创见。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3、疏通文中引用的诗句,交流预习成果(见学案)4、阅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1)文题为《说“木叶”》,作者是怎样围绕“木叶”展开说理的?(弄清作者的思路和他所采用的方法)明确:第1段:列举诗句,引出议论话题——“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
5、形象第2段:例举古诗中用“树”“叶”“木叶”而不用“树叶”的情况(现象)第3段:提出为什么用“木”(质疑)第4段:介绍“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第5段:说明为什么“木”会有这一特征(解疑)第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第7段:小结——概念相去无几的词语,艺术形象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所以,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如下图所示:7④⑤艺术特征一为什么用“木”关键在“木”钟爱“木叶”小结⑦艺术特征二①②③④⑤⑥⑥(2)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
6、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3)总结说理议论方法:作者按照逻辑顺序,逐层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且运用大量实例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借“木叶”的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将深奥的文学理论说得通俗明白。六、布置作业:预习课文,完成学案第二课时一、导入还记得杜甫的《登高》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师生共同背诵)
7、,其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为什么用木而不用“叶”?(学生讨论,教师不给出答案,激发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的兴趣)我们来看林庚是怎么说的。(板书题目)二、教学流程(一)迅速浏览一至三自然段,找出作者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发现的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7二、为什么诗歌中多见“木叶”而不见“树叶”;三、为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不用“木叶”而用“落木”。(二)问题一: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结合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
8、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