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75907
大小:3.24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20-10-05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南中医)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南京市儿童医院护理部潘莉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要求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熟悉化脑的病因、发病机制。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婴幼儿的临床特点、护理措施。了解化脑的并发症。了解脑瘫的病因。熟悉脑瘫的治疗要点。掌握脑瘫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一般检查:神志、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身体气味等根据小儿对声、光、疼痛、语音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头颅和脊柱检查:头围、形状、前囟的闭合与张力、叩诊有无“破壶音”、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检查脊柱有无畸形、脊柱裂、叩击痛和异常弯曲等。运动检查
2、 观察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如卧、坐、立、走、跑、跳及手的动作。反射检查小儿反射异常的表现有:不对称;该出现时未出现;应消失时未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征。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生后3~6个月消失。拥抱反射用手托住小儿头、背部,使呈斜坡卧位,躯干与床面呈30°,然后迅速使其头向后倾10°~15°。引起上、下肢外展,同时躯干及手指伸直,然后上肢屈曲呈拥抱状。新生儿期无此反射,说明有
3、脑损伤;若一侧上肢缺乏惊跳反射,提示臂丛神经因产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麻醉或锁骨骨折。脑部有损伤或急性病变时惊跳反射可以延迟或消失。如4个月后仍能引起应引起注意,9个月以后仍出现,最大脑慢性病变特征。吸吮反射又称口反射或唇反射。轻触小儿唇或颊,则婴儿张口并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运动,此反射出生数月后即减弱,渐代以自主运动,1岁左右消失。若此反射减弱,可由于反射弧神经损伤,亦可由于缺氧、外伤或感染引起的脑干损伤所致。有锥体束病变时,此反射持续不退或重新出现。颈肢反射(四肢紧张性颈反射) 仰卧时使头转向一侧,则面向侧的上、下肢伸直,对侧上、下肢屈曲。本反射在
4、生后5~6个月消退,如持续存在,则为锥体束病变。握持反射刺激婴儿手掌面,引起强握。此反射生后3~4月消失。出生后如数月无此反射,可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或大脑损害。如6个月后仍有此反射,提示大脑皮质功能障碍,特别在额叶病变时可重新出现。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腹壁反射用钝针或木签自腹外侧向中线方向快速轻划腹壁皮肤,分别试上、中、下腹部,肚脐向刺激的一侧收缩为阳性。上腹壁反射中枢在胸髓7—8,中腹壁在胸髓9一10,下腹壁在胸髓11—12。婴儿时期腹壁反射不明显,呈弥散性,随着锥体束
5、的发育而逐渐明显,1岁以后比较容易引出,注意两侧是否对称。膀胱充盈、肥胖、水肿或脱水时可能引不出或减弱。提睾反射用钝针或木签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引起同侧睾丸上提为阳性,反射中枢在腰髓1~2,男孩4~6个月后才比较明显,正常时可有轻度不对称。病理反射2岁内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为病理现象。脑膜刺激征重点检查颈阻力、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力紧张,故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又因婴儿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巴彬斯基征简称巴氏征,检查时平卧,全身放松,踝、膝关
6、节伸直,足跟放在床上,若坐位时膝关节应适当伸直,检查者用手握住其踝关节。用大头针钝端划足底外侧缘,由足部向前划,阳性反射为拇趾背屈,其余各趾散开。2岁以内出现意义不大,2岁以后阳性是锥体束损害重要体征之一,但也可出现于深昏迷或熟睡时。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病因细菌→侵入→血循环→脑膜(最常见)中耳炎、乳突炎邻近组织器官感染→脑膜。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直接进入蛛网膜发病机制主要病变脑膜表面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炎,大量的脓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颅底及脊髓,可发生脑室膜炎→硬脑膜下积液或(和)积脓、脑积水。炎症损害脑实质、颅神经、运动神经和感
7、觉神经→临床神经系统体征。临床表现并发症后遗症癫痫、智能低下、耳聋、失明神经系统后遗症。实验室检查情况压力(kPa)外观潘氏试验白细胞数(*106/L)蛋白(g/L)糖(mmol/L)其他正常0.69~1.96清-0~50.2~0.42.2~2.4化脑↑混浊++~+++百~万多形核1~5↓↓(<2.2)图片培养见细菌结脑↑毛玻璃样+~+++十~百淋巴↑↓见结核菌病脑→/↑清±~++正常或数百→/↗→病毒抗体阳性各种情况的脑脊液改变治疗要点治疗原则早期、静脉、穿透性高、杀菌、剂量足。疗程10~14天。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症和支持治疗
8、1)维持水、电平衡;2)处理高热,控制惊厥和感染性休克;3)降低颅内压;4)并发症处理:硬膜下积液行穿刺放液,20~30ml,硬膜下积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