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

ID:58666900

大小:837.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20-10-05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总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络腧穴总论第一节经络总论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1)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2)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一、经络的概念经脉络脉含义经:路径络:网络地位粗大,主干细小,分支走行方向纵行(个别特殊)横、斜,纵横交错分布形式线状网状布散,遍布全身深浅分布多行于深部多行于浅部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络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经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附属结构脏腑肢节(五官九窍)1、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

2、的主要特征。也称为“正经”。(一)十二经脉(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定的。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太阴-阳明盛少阴-太阳厥阴-少阳衰(一)十二经脉2、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厥阴经在中躯干    少阴经在后(一)十二经脉3、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阴、脏、里阳、腑、表阴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阳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经属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属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腑络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络腑足厥阴肝经—

3、—足少阳胆经脏(一)十二经脉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一)十二经脉5、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思考题1.简述十二经脉的名称和大致循行路线。2.简述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3.简述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奇经八脉的概念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因为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偶,“别道而行”,故称“奇经”。(二)奇经八脉(二)奇经八脉2、奇经八脉的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②不直属脏腑③无表里

4、关系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二)奇经八脉3、奇经八脉的作用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三、经络的作用1、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藏,外络于肢节”2、运行气血,濡养全身。“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3、抗御外邪,反映证候。(卫气)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四、经络的应用(一)诊断1、分经辨证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可反映症候征候。2、经穴诊法压痛、结节、条索等四、经络的应用(二)治疗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5、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现代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思考题1.简述十四经脉的名称。2.简述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3.简述经络的作用。经络腧穴总论第二节腧穴总论一、腧穴的概念和分类含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分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经穴”: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共361个,具有治疗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其中一名双穴309个(十二经),一名一穴52个(任、督脉),合计670个经穴。)一、腧穴的概念和分类(一)经穴一、腧穴的概

6、念和分类(二)经外奇穴“经外奇穴”: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有穴名、定位、主治的一类腧穴。 虽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故又称为“奇穴”。一、腧穴的概念和分类(三)阿是穴“阿是穴”:又叫“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既无定名,又无定位,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腧穴的。《内经》:“以痛为输”。二、腧穴的定位方法⑴体表标志法⑵骨度分寸法⑶手指比量法⑷简便取穴法(一)体表标志法1、固定标志指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二、腧穴的定位方法(二)骨度分寸

7、法二、腧穴的定位方法是以体表骨节为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见“常用骨度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大椎至后发际正中印堂至大椎12寸3寸3寸18寸用穴于的确纵定向头距部离经二、腧穴的定位方法常用骨度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两乳头之间9寸9寸8寸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二、腧穴的定位方法常用骨度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胸剑联合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