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643703
大小:2.36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0-10-05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详解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8个文言虚词详解1◎考试对虚词要求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意义和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返回高考文言文虚词2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
2、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3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荆轲刺秦王》)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3、”“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5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与蔺相如》)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6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4、劝学》)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④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7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
5、松龄《促织》)8【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9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B籍吏民,封府库,而
6、待将军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答案:C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图穷而匕见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庄宗受而藏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答案: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11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
7、常有语气助词“哉”“者”“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与蔺相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12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却看妻子愁何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
8、3(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①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14【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