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ID:5862702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6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_第1页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_第2页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_第3页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第一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思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2、,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过程与方法](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多更快的获得资料,并会对资料进行整理。(2)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3)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4)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3、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4、教学难点使学生

3、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上升为感性认识。二、 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网络查找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会激发另一部分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习难点得以顺利的突破。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加大教学容量。先进的教学方式提供给学生大量生动的感观材料,从而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图象的色彩刺激,视频的动感变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三、  课堂教学过程分析1、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首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就会知道这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并引出了

5、本课的学习内容。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教师一周前已布置给学生任务。一部分学生查找金刚石的资料,一部分学生查找石墨的资料,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讲解,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由于学生在课前做了一些准备,课上思维灵活,积极参与活动,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出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式相同。并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同种元素可

6、组成不同的物质,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可能会理解,但对于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学生就弄不明白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困难,不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就会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时,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观看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动画模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解惑。最后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微观结构与性质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知识,而是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2、学习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本节课

7、把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设计实验除掉红色水中的色素。在讲解“水的净化”时学生知道了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所以设计实验并不困难,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一个问题“红色素跑到哪去了?”就将学生难住。所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补做一个实验,将过滤后的活性炭用清水冲干净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原因得到结论。理解了活性炭的性质后,它的用途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总结。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激发了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