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537154
大小:98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0-21
《《过氧化钠》说课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钠的化合物(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说教材三、说教法六、说板书设计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二、说学情Thanks说课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说教材钠碱金属钠的化合物实际应用意义本章重点本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的性质;第二课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鉴别方法。承上启下的作用(1)知识与技能:2、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用途及异同。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
2、学生掌握“对比分析法、实验探究法”等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化学。三维目标目录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二、说学情:(二)学生的学习心理及素质分析(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对本节知识的影响分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不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目录(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分析。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
3、讨式”的“5+2”探究式教学法。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滴水生火、吹起生火。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检验产物的方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法目录课堂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并展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设计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1、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四、说学法目录氧气可燃物着火点五、说教学过程引入探究总结归纳练习强化课后巩固设置情景引入棉花燃烧的三要素1、通过什么变化
4、,可以得到氧化钠、过氧化钠?钠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氧化钠(Na2O),钠燃烧后生成过氧化钠(Na2O2).4Na+O2=2Na2O2Na+O2===Na2O2点燃知识回顾1、氧化物10秘密档案姓名:过氧化钠肤色:淡黄色国籍:过氧化物共和国体重:78性格:活泼,爱憎分明,一见到二氧化碳,脸色立变,一落水就非常生气。简历:中学毕业后参军,后调海军某潜艇当班长,复员后在立白化工厂当工人,曾与氯气、二氧化硫等一起,光荣出席全国漂白积极分子群英会。多次获得反黑模范称号。已知:CaO+H2O=Ca(OH)2那么:Na2O+H2
5、O=2NaOH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实验探究:如何证明Na2O2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二、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怎样证明生成了碱?实验探究112Na2O2+CO2?2NaCO3Na2O+C2O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请对比Na2O、Na2O2与水的反应的异同,根据Na2O与CO2的反应,推断Na2O2与CO2反应的生成物。初步推测:分析判断思考交流实验探究213Na2O+CO2=Na2CO32Na2O2+2CO2
6、=2Na2CO3+O2氧化钠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所以是碱性氧化物一般地说,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能产生盐和水的氧化物,而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以外,还会生成氧气。名称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钠Na2O色态生成条件与H2O反应与CO2反应是否碱性氧化物淡黄色固体白色固体常温下缓慢氧化点燃或加热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试比较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性质否是总结归纳环节14练习强化环节提升基础1.实验现象2.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
7、,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溶液仍为无色B.溶液最终为红色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过程课后巩固环节设置课后习题巩固知识我的过氧化钠最精彩!目录二)、化学性质:三)、过氧化钠的用途:1.漂白2.供氧剂六、说板书设计: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氧化剂、还原剂:Na2O2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8、、物理性质:副板书一氧化物(Na2O、Na2O2)Na2O+CO2=Na2CO3Na2O+H2O=2NaOH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本节我的创新点:(2)设置思维台阶,步步激活思维。(3)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1)旧知→新知符合建构主义理论趣味现象谢谢古人:钻木取火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