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苏教版(2014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39~42页的内容。1.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来源学科网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1.理解周长的含义。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状不同的叶子,细线,水彩笔,三角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6个。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1.认识周长。(1)出示书签的图片。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3)教材第39页“试一试”。出示树叶。来源:Zxxk.Com]一只小蚂蚁
2、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测量的?要注意什么?小组探索完成,然后汇报。(4)练习。①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1题。分小组完成,然后全班交流。②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在小组里交流。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③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小组完成,全班交流。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1)出示教材第41页例3。教师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动脑筋想一想,再试着算一算。(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生1: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求
3、出周长。28+15+28+15=86(米)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可以用两个长加上两个宽求周长。28+28+15+15=86(米)生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算出两个长和宽,再相加求出周长。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生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求出周长。28+15=43(米)43×2=86(米)(3)讲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一、二幅图。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正方形的周长。(1)教材第42页“试一试”。动脑筋想一想,试着算一算,可以小组交流。(2)
4、全班交流方法。生1:25+25+25+25=100(厘米)生2:25×4=100(厘米)(3)讲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理由。在小组里说一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4)教材第独立完成42页“想想做做”第,集体交流。1题的第三幅图。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2题。(1)动手操作,可以组内讨论。(2)全班交流。2.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墙边有长方形花圃,长4米,宽3米,为了保护这些花草,给花圃建造栅栏,栅栏长多少米?(长边靠墙)来源:Z_xx_k.Com]课堂作业新设计1.第一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5cm,宽是2cm。周长:5+2=7(cm)7×
5、2=14(cm)第二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3cm,宽是3cm。周长:3×4=12(cm)2.80×4=320(厘米)思维训练4+3×2=10(米)或4+3+3=10(米)教材习题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1.(6+3)×2=18(cm)(3+4)×2=14(m)3×4=12(dm)3.(55+35)×2=180(米)[来源学科网ZXXK]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来源学科网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利用学
6、生们喜爱的书签和熟悉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最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
7、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对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算出结果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