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529793
大小:69.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21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及反思-槐乡的孩子人教新课标2014.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
2、劳动的欢快。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1、简介课型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文,看看槐的孩子有什么的快。(2)和同学交流后的感受。(3)把喜的句子多几遍。3、自主悟自。照略提示,声自文。遇到生字拼一下括号里的注音,句一下子不
4、通你多几遍。用笔画出有关内容,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号。4、交流收集体交流。先文主要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槐的孩子有什么的快。(学生知道文主要描写了槐的孩子采摘槐米的,引学生体会到孩子所得到的的快。)三、文,感悟理解1、品悟。再文并仔想想,你得“槐的孩子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学生表解,全班交流。A、生:槐的孩子真懂事!: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据生答出示句子:勤的槐孩子是不向爸爸伸手要的,他上学的是用槐米来的。(指—)B、生:槐的孩子真快!: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余生适充)(采摘槐米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以苦。从他唱着
5、快的歌,而,从他着甜蜜的微笑入梦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文中有关孩子的面,写得快、松、活,一点也不人以辛苦、累的感,也明了孩子的以苦。)据生答相出示句子:a、月落柳梢,累一天的孩子着甜蜜的微笑入梦。(指-----赛读—)b、当炊烟从村中`升起的候,孩子而,田野里着他快的歌声。(指—)⋯⋯C、有体会“槐的孩子真辛苦!”、“槐的孩子真勤!”、“槐的孩子真可!”3、抒感受。了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用一句来表述!如:“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造!”⋯⋯(同桌互——指)4、品味。A、你喜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一下多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什么喜(
6、引学生关注比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的句子,学会等)B、小:快不只来自于休、享,中也有无的趣。同学,我也像槐的孩子一,去品的快吧!四、外延伸,拓展能力自己余所从事的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的,也可以是帮助家做家的。先想一想准哪方面的内容,再自己的和感受。板:懂事槐的孩子采摘槐米快是快的勤辛苦后反思:今天,我教学了《槐的孩子》篇略文,也是学生学、接触的第一篇略文。可以:本是我和学生共同学、共同成、共同思考。因此,一下来,感想多。因是自文,篇文我准一个就完成,重点在学生去感受文,品文。一元的主是多彩的生活,快的生活。首先,上一开始,我就学生回前面所学的三他的感受,把几篇文能密
7、系,孩子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一个,引出并板,与前面的文章行比,的不同,区分精文与略文,并再次察略文的特点,略文的学方法,并行。随之,引学生利用学提示学文。因此,堂上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在的程中体会出槐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和以苦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由此可见,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