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

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

ID:58461257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4

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_第1页
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_第2页
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_第3页
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溯源析形 养字感 发展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溯源析形 培养字感 发展思维“语感”一说,由来已久,众所周知。但根据文字学家张朋朋“字本位”的观点:“汉字系统以汉字的具体实体作为基本单位。”“因此,不论要获得哪种文体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应该坚持“字本位”的基本原则,都要学习汉字的音、形、义。”[1]这实际上是说:语感的培养,应以“字感”培养为基础,品味单个汉字的色彩、质地、音韵和文化特质等,方能达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2]的目的。 所谓“字感”是对汉字隐含的规律性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对汉字规则的认识,是对汉字内涵的感悟,它属于直觉思维。字感敏锐的人见到“寒”字,直觉冰

2、封大地、北风冷峻,见到“暖”字,倍感春日融融,风和日丽;读着“望”字,眼前所呈现的应是翘首以盼、举目四望的身影,想着“弯”字,浮想联翩的该是“明月似弯弓,映着河巷小舟石径”的景象,有着说不出的韵味和意境。但这样的直觉和顿悟是以汉字知识的累积为基础的,是以长期学习汉字经验和能力为前提而形成的条件反射。那么,识字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累积经验、形成能力呢? 一、追源溯形,还原画面,使单字具象化 汉字以形示义,画面感强,直观形象,具有事象性的特点,大多能见形明义。比如象形字,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是构成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构形示义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是现代汉字为方块文字,不再

3、有象形的功能,所谓象形其实是指它们的古文字而言。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它们追源溯形,把一个个文字符号转换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古文字画面,能观其形、明其义,展其境,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如:“木”字,甲骨文写作“”,像枝叶、茎干和根俱全的一棵树形,一上部的两斜线是树枝,撇捺是树根的简笔画,竖是树干的写生。我们借助实物图画—古文字形—现代汉字的对比分析,引导联想和想象,把树的形象和文字的笔画一一对应起来,深深植根于孩子的脑海中。“源头有活水,水到渠自清”。从此以后,当学生学习以“木”为偏旁的字时,树的表象就会在脑海再现,一种从“习得到非习得”的识字能力逐渐形成。再如:“禾”字

4、,学生初学时,容易与“木”混淆,从而写错。金文写作“”,像茎、叶、根俱全而成熟的稻禾垂穗形。那头上斜斜的一撇,正是沉甸甸、饱满下垂的稻穗、麦穗、高粱头等的写照。两下一对比,学生就能辨形明义了。等到学“李”、“季”、“秃”等字时,字形难点就容易突破,而词义的辨析就有理据可寻了。 古汉字如何为教学服务?教学时可以呈现实物画面、古汉字、现代汉字等进行求同求异,也可以通过画谜、文字画、字谜、顺口溜的方式呈现形义联系,然后进行形义剖析和汉字知识的灌输。汉字知识可以提高字感的质量,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语)。 二、析形明义,赏鉴情理,发展思维 “一字未忽宜,

5、语语悟其神。”汉字是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美的艺术,不仅具有具象性的特点,还具有意象性的特点。因此,讲明形义关系应该成为识字教学的重点。 1.由此及彼,感知汉字的质感。 所谓质感,是指汉字所包蕴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汉字是结字成词的,构词能力特别强,具有一字多义的现象,呈现出表义的多维性和信息的亲和力,这也迫使读者带着更强的参与性去探求其真谛。一个“去”字在《汉字源流字典》中有21个义项,与别的字组成的词语就更多。字是词的基本构成单位,了解了字义,词义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那么,从单个汉字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字形和字义有什么关系?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之间有

6、什么内在的联系? 还是以“去”字为例。“去”字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呈现是在一上古诗《一去二三里》中,“一去二三里”的“去”字怎么解释?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人一定会发现,就算已经朗朗上口、倒背如流,学生还是不能明白其义。而我从字形分析入手,理解字义就容易多了。步骤如下:1.出示甲骨文“”,我用一个简单的人偶辅助演示,学生就明白了上半部是人的变形;下面是“口”,代表山洞出口,说明远古时期,人们是穴居的。那么,人在山洞口干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有一个要指向“离开”,这不难。老师就顺势归结出它的本义是离开,再由本义讲授引申义,“去”在本诗中引申为离开的空间距离,即“离开

7、家走了二三里”、“距离出发的地点有二三里”。本义和引申义是通过空间联想联系起来的。2.借机渗透汉字学知识:像“去”这样,用几个形旁的形或义会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就是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3.从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出发,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就有各种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答案,如“不去、回去、离去、出去”等等,不仅训练了发散思维,而且积累了词语。 当“去”第二次呈现下个单元的《画》中,“春去花还在”中的“去”字,意思又发生了变化,由距离,引申为距离的时间、过去,这是由时间联想而引申出来的。当汉字一次次多重反复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