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45236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生本教育下语文教学关系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生本教育下语文教学关系初探 城关中学欧艳君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学语文教学纷纷质疑,他们对当前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学生的知识贫乏、学生的语言贫乏、学生读写贫乏、语文课堂趣味贫乏等等。用生本教育理念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条穿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要让素质教育走进语文课堂,就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就必须突破单一封闭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生命,走向生活。要走好“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这条路,就必须要处理好生本与师本、课内与课外、学科内与学科外、教与不教和
2、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一)生本与师本的关系 以学生为本是从以老师为本的对立面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生本教育体系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二者比对中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由此可见,是先有师本再有生本的,它们之间既是成矛盾的对立体,又有着很大的联系。 生本教育强调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宗旨,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它所探讨的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的问题,初步的实践已经证明,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强势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而师本则追求的是一种为“教师好教”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这一生命实体和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在处理生本和
3、师本的关系时,我们要防止极端化的思想和做法,师本教育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培养人才和推进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过很大的作用,这说明师本中也存在一些合理的因素,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开展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固然要充分、大胆、全面地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但也要借鉴一些师本的有效的做法和理论,例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总结点评。以便更好地完善生本教育体系和发挥生本教育的优势。 (二)课内与课外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春节的对联,旅游景点,新闻联播,课外书籍都是语文。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主张课内外相衔接,把课内和课外统一起来,把书本和生活连接起来。 课内即班级语文教学活动,是
4、大语文教学的根基,有其突出的意义和价值。课内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单靠课内是难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还必须开拓课外空间。 课外是语文的广阔空间,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为此而构建了三个课外课堂,即校园语文学习活动、社区语文学习活动和网络语文学习活动。课外不仅是课内的补充,更是语文世界的拓展。 大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内和课外这两者的关系,只有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书本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科内与学科外 在学科课程的整合方面,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科内与学科外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分科教学的逐步细化,学科之间的横
5、向联系变得越来越少,导致了教学的狭窄化,进而限制了学科教学的良好发展。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主张学科间应相融合,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树立一种大课程观。 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所以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各学科当中,突出语文在其他学科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从其他学科中学习和领会语文知识,把其他学科当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机会,突出语文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四)教与不教 在教学方法上,教
6、和不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也必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老师教和学生学是学校课堂赖于存在的关系基础,这已成了共识,但是,长期以来教法的研究并没有有很大的突破,乃是因为我们常常局限于“如何教”而没有认识好或者说没有体现好“教”的本质所在。师本的特点即是重视教,重视“为教师好教”的教学设计。生本教育以哲学的眼光审视“教的行为”,在把握人的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等具有鲜明生本色彩的方法论,是对师本教育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极大丰富。 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上来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这
7、一著名观点;从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上来说,生本教育提出“不教而教”的观点。“不教”是形式,是措施,是手段,“教”是内容,是结果,是目的。最大程度的“不教”是为了更大程度的“教”,亦即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为”。 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并不是把“教”和“不教”完全对立起来,而是主张“教”与“不教”的相配合。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思考哪些知识是“教”容易解决的,哪些知识是“不教”大于“教”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