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

ID:58436421

大小:8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2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_第1页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_第2页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_第3页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_第4页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2、3氧气、制取氧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3  氧气 制取氧气[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  反应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放热。  此实验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这是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主

2、要不同之处。  ②氧气与硫反应  反应现象: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为什么硫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系,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的现象越明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实验过程中盛有硫的燃烧匙为什么应该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如果盛有硫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过快,则硫燃烧放出的热量会使氧气受热,体积迅速膨胀而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硫也会把中部及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硫就会因为缺

3、氧而熄灭。  实验中硫的用量不要过多,以减少生成的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③氧气与铝箔反应  反应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铝+氧气氧化铝  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止铝箔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化学实验室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内容包括:物质原有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其

4、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但不能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发生的一些现象,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的类型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A+B+……→AB……可以简称为:“多变一”。  6、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理解此概念时要注意以

5、下几点:  ①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专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②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如: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呢?只有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这样的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如:硫、铝与氧气的反应。  ③初中阶段所讲的氧化反应一般比较简单,高中还

6、要进一步学习。  7、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通常无明显的发光现象,发热现象也不十分显著。如:白磷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热量逐渐使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白磷自燃。所以实验室常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  第二部分  8、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从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①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②反应原理:  a、过氧化氢水+氧气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

7、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a、排水集气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方法如图a。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需要验满。方法如图b。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

8、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需要验满。方法如图c。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如图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