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合型专题.doc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

ID:58424297

大小:61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12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_第1页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_第2页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_第3页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_第4页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态综合型专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动态综合型专题讲解 一、动点综合型问题例1(2012年荆州市)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同时出发ts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②cos∠ABE=;③当0<t≤5时,y=t2;④当t=s时,△ABE∽△QBP.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解析:首先应明确图2中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BPQ的面积y,然后结合图1逐一分析结论.  当0<t≤5时,图象为抛物线,图象过原点,且关于y轴对称,y随t的增大而增大,在t=5时,△BPQ的面积最大,说明此时点Q运动到点C,点P运动到点E,于是BE=BC=AD=5×1=5(cm),故①正确.  当5<t<7时,y是常函数,△BPQ的面积为常数10,可得这一时段点P从E运动到D,故得ED=2×1=2(cm),所以AE=3cm,AB=4cm,所以cos∠ABE==,故②错误.  当0<t≤5时,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t

3、2,代入(5,10),得25a=10,即a=,所以y=t2,故③正确.  当t>7时,点P位于线段CD上(如图3),点Q与点C重合,故当t=时,QP=CP=4-(-7)=(cm).此时在△ABE和△QBP中,,且∠A=∠Q,所以△ABE∽△QBP.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图形中点的位置与相应线段、面积的变化来理解函数图象表达的意义,数形结合,化动为静,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例2第11页共11页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2012年烟台市)如图4,在平

4、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分别为B(1,0),C(3,0),D(3,4).以A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C.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点D运动.点P,Q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于点E.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E作EF⊥AD于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ACG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3)在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在矩形ABCD内(包括边界)存在点

5、H,使以C,Q,E,H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  解析:(1)A(1,4).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  ∵抛物线过点C(3,0),  ∴a(3-1)2+4=0,解得a=-1.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  (2)∵A(1,4),C(3,0),  ∴可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6.  由PB=AB-AP=4-t,得点P(1,4-t).  将y=4-t代入y=-2x+6中,解得点E的横坐标为x=1+.∴点G的横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得点G的纵坐标为

6、4-.  ∴GE=(4-)-(4-t)=t-.  又易得点A到GE的距离为,点C到GE的距离为2-,∴S△ACG=S△AEG+S△CEG=GE·+GE·(2-)=t-=-(t-2)2+1.∴当t=2时,△ACG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  (3)t=或t=20-8点评:动点问题中常综合有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最值问题,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的灵活应用.技法指导动态综合型问题对同学们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对题意的理解要清晰,关键要正确获取和处理题中的信息,明确哪些是变化的量、哪些是不变的量.点的运动问题,主要表现在运动路径

7、与时间之间的图象关系、瞬时时刻的各种数学量的变化等问题上.解答与点的运动有关的综合性问题,要注意深刻理解运动的本质规律,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跟踪训练1.(2012年黄冈市)如图,在Rt△ABC中,∠C=90°,AC=BC=6第11页共11页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将△PQC沿BC翻折,点P的对应点为点P′.设Q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四边形QPCP′为菱形,则t的值为(  )  A.  

8、 B.2   C.2   D.32.(2012年苏州市)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