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之孟子德育教化思想评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德育教化思想评述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德育教化思想课题德育教化的基础:性善论德育教化的目标和功能德育教化的核心内容实施德育教化的主要原则、方法和途径孟子道德教化理论的特色孟子德育教化理论的现代价值孟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核心:仁和义《孟子·离娄下》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仁、义既是道德本性,同时也是道德规范,自然也就成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仁孟子强调:“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
2、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离娄上》“仁”的含义:第一,仁是敬爱亲人,与人亲密。“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亲亲”,也就是“事亲”“尊亲”。“事亲,事之本也。”(《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事亲”就是“仁”的实质。第二,仁是一种本能的博大的爱心,内在于人则表现出“爱人”、“推己及人”的博大精神和高尚的行为。“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孟子·梁惠王上》)它将“亲亲”的对象扩展到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人,成为处理人我关系的根本原则。
3、仁构成了人的本质规定,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关系个人生死乃至国家兴废的根本问题。义第一,尊敬长者。“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不只限于自己的亲人,对乡党中的长辈也应持尊敬态度。孟子是把“义”作为处理“长幼”关系的道德原则来看待的。第二,“义”是指羞耻心。“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就是说人都有不应当干的事,知道了这一点,就要去做应当做的事,这就是“义”。反之,做不应当做的事及强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则是“非义”,是羞耻的表现。因此,“义”也要求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不当者报以羞耻和憎恶
4、的态度。关系孟子认为,“仁”是“爱人”之心,是人必须居而勿失的为善之根本,但爱人之心只能施于当爱者,而不能不分善恶地爱一切人和任何行为。”因此他又提出“义”来规定“爱人”的界限,把“义”当作仁者爱人所应遵循的原则,即所谓“居仁由义”(《孟子·尽心上》),以“仁”作为内心道德修养的出发点,“义”作为外在行动的准则。提倡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存仁德,行由义路,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孟子德育思想的主要方法教学1身教示范2因材施教3启发思维1反省内求2持志养气3循序渐进重视环境对德育的作用“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告子上》“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扣
5、人之门户求水火,无茀与者,至足矣⋯⋯菽栗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尽心上》参考文献:期刊:《存养扩充_孟子道德教化思想之理路》《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评判》《孔孟人性论及其德育思考》《论孟子的道德教化观》《孟子德育思想的人性基础解析》《孟子德育思想探微》《孟子的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孟子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方法》《试析孟子的德教方法》书:《孟子研究论文集》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