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402728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9
《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是指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育部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完成任务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成功,树立起“我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得易、记得牢、说得好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构思和设计,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2、PeterSkehan强调指出:只有任务型的语言学习才能调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从而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前奏,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应以兴趣为支点,以任务为基础,设计的任务应尽量活泼而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证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任务,越能激发他参与任务学习的欲望,学生就越乐于加入任务学习中。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3B第八单元时,对文中所提到的食物,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Listenan
3、dact。目的:训练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其兴趣。活动形式:全班活动。操作过程:1、随机选择四位学生(每组一位)并排站在讲台前。2、教师在他们后面做一个动作,其他的同学根据教师动作发出口令。例如:Showmethehamburger!Smellthesandwich!……3、发口令的同学观察讲台前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反应敏捷性和动作逼真的程度等指标评出最佳表演奖若干名,并发给其小奖品。 二、设计调查性任务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总是乐于、敢于做种种调查。调查性任务满
4、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在教《牛津小学英语》5A第四单元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任务。任务:调查同学所喜欢的物品。目的:练习使用“Whatdoyoulike?”“Ilike……”的句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活动形式:6人小组。操作过程:1、以6人小组为单位调查组内每位学生所喜欢的物品。2、教师提供表格,全班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3、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对新教材的实践:我感到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能完成的且兴趣盎然的任务,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股内在动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
5、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另外,设计多种任务供学生参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的良好感觉。 三、创设活动,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方略,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形成智慧共享,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在任务型教学中,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work和groupwork合作完成的。合作性任
6、务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AUnit1一课时,为了操练有关时间以及各学科的英语表达法,我设计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小组合作用英语为班级设计一张切实可行的课程表。小组成员根据科目之间的关系,授课教师的配备和学生自己的兴趣等实际情况,安排一周五天的课程。最后全班评选出设计美观,安排合理的课程表若干份,在班级墙报上展出。 四、 创设交际性任务,活化氛围 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7、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的目的。教师设计一些交际性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有意义地运用语言,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内化语言的环境。 《牛津小学英语》3B第九单元中,我设计的任务是“goshopping”。学生将自己闲置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带到学校,我将课堂虚拟成购物市场,学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或所喜欢的物品,买卖的交际过程必须用英语完成。学生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调动了所有学过的句式:如CanIhelpyou?I’dlike……Whatabou
8、t……Howmuchisit? 既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学习活动的关键就是创造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