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376314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3
《含蓄而不显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含蓄而不显露.文学话语的蕴藉建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蕴藉方法来实现。总的来说,文学话语蕴藉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内容空缺,意在不言和内容具备,意留言外。编辑摘要目录[隐藏 ]1词语解释2文学中的蕴藉3达到蕴藉的方法1.3.1一、内容空缺,意在不言。2.3.2二、内容具备,意留言外。3.3.3(一)整体蕴藉4.3.41.纯形象描绘5.3.52.形象描绘加思想情感6.3.6(二)文学话语的局部蕴藉4相关衔接 蕴藉-词语解释蕴藉 拼音: 解释: 含蓄而不显露:蕴藉隽永|文采蕴藉。 蕴藉-文学中的蕴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相比,虽然都以语言符号作媒介,但后者以认识为目的,要求准确严密、直接明晰;而前者以审美交流为目的,注重语言的审美效果,强调“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1]”,这样便形成了言外之意的丰富多变 ,这也就是文学的话语蕴藉。它是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蕴藉-达到蕴藉的方法一、内容空缺,意在不言。在文学作品中,内容空缺指的是所写之人的不全面或是只字未提,以及所叙之事,所写之景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内容空缺有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有 的是为了含蓄蕴藉。假如不顾主题需要,一律拿来,自然会淹没主题。假如作者之意,一一
3、尽陈,就没有深广的回味余地。正是有了某种残缺,才使文学形象有了不确定感,有了模糊感,才使情感和见解蕴藏于形象,才能引起接受者的填补欲望,才会带来再创造的喜悦,这也就是唐代司空图提倡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2]意在不言,指的是作者在空缺的内容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读者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感悟。尽管你可以进行丰富的设想,但最终也难以确定所省略部分的详细情况,这样一来,便会产生朦胧美和模糊美。 文学话语的空缺可分两种情况:受限空缺与无限空缺。 受限空缺,是指创作主体由于自身感觉、知觉或思维的局限,无法表现所陈述对象的某些状况、特征和活动,从
4、而形成话语空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这两句诗,作者由于受自身视野的局限,渐渐看不清了越行越远的孟浩然所乘之舟,最终只能看见蓝蓝的天空下,滚滚长江之水向东流去,这便是受限空缺。它体现了诗人和孟浩然之间有着深挚的情谊,以致他久久地伫立、注视,而不忍离去。 无限空缺,是指创作主体对陈述对象的感知没有受到阻碍和限制,为了获得审美效果,故意不表述清楚,从而形成话语空缺。北宋晏殊的诗歌《无题》的虚实结合,便能较好地阐释这一点。“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
5、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这首诗表现的是对意中人的思念,以及思而不可得的寂寞、怅惘之情。“油壁香车”是意中人所乘的华丽的车,而这个女子相貌如何,人品如何,语言和行动怎样,性格怎样,她和思慕者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她为什么能引起他无限的思念……对于这些,作者不着一言,使我们产生了无限丰富的遐想。假如作者把这一切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接受者看起来一目了然,就会感到淡而无味。但不论你怎么想象,思考的最终结果也不会有明晰的形象:意中人是瓜子脸,还是玉盘脸?是热情大方,还是羞于启齿,都不可详知,不过,你知道她会相当迷人。这就是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
6、朦胧美和模糊美。 二、内容具备,意留言外。内容具备指的是人物外貌、言行、心理以及景物描写的部分或全部具备。意留言外指的是所抒之情,所陈之理并未直接写出,然而能从人物以及景物的描写中感悟到。意留言外的蕴藉方法,可以从文学作品的整体和局部蕴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整体蕴藉不同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意蕴解读往往有差异,这一方面由于他们已有的个人阅历、文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视角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与文学话语整体蕴藉本身表意的朦胧和多样有关。意留言外的蕴藉方法从文学作品的整体来看,主要有两种:纯形象描绘和形象描绘加思想情感。 1.纯形象描绘纯形象
7、描绘,是指文学作品中只对实际或想象中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描绘,而对其引发的情感和蕴含的意义则不进行直接表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绘,可以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原型的复制、加工和改造,也可以是对想象的现实不存在的事物的创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世界,可分为纯人世界和非纯人世界。非纯人世界包括纯神怪世界、纯动物世界、纯植物世界、非生物世界以及人、神怪、动物、植物或非生物中的两类或多类的共存世界。 对事物原型的复制、加工和改造,相对简单、常用,需要的是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加工。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所塑造的文学典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于蕴藉目的的类似或相同
8、,不同的作家会选择同种文学典型。即使是同种文学典型,创作主体塑造他们所用的情节、语言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等,往往各具特色,并不重复,它们共同丰富了这种文学形象。 文学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