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证画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pdf

例证画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pdf

ID:58301262

大小:92.96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9

例证画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例证画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园lXUEYUAN2014年第9期例证画图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蒋李军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中地理有许多问题既复杂又抽象,而且内容繁多又难第一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地球的基本信息,如图1所以用语言来表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这些知识的学习效率示。我们把0。、30。、60。纬线全部加粗,方便下面画气压带。很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把复杂、抽象第二步: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画图法,就是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画图法能使当堂教学内容具有均。就可以按热力环流的

2、原理画图(如图2)。让学生跟着直观性,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使学生在高度兴奋状态下完画,重点理解“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成一些复杂的学习内容。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北半球为例。那么,画图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呢?本文以“气压带和第三步: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风带的形成”知识点为例,进行说明。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此时,由于地转偏一教材知识点分析向力的影响,“单圈环流”将会变成“三圈环流”。方法如下:本知识点主要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1)低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东北信风带的成因(如风带的分布规律。内容抽象

3、,概念和原理离生活实际较远,难图3所示);(2)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以联系、想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带以及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成因(如图鸶4所示*二)。一匿按●ⅢⅢ一高,学生很容易混淆知识,弄不清楚哪里气流上升,哪里气流图示步骤完成。下沉,哪里有什么风带,哪里是什么气压带;更弄不清楚气压通过以上步骤,和学生一起画图,既理解了“三圈环流”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运用画图法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的成因,又掌握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南半球的情况可让态,化文字为图形,对完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是很好的选择。学生自己作图完成,方法与北半球一致。二画图法

4、的教学过程三画图法的教学反思在这里,对于基础知识我们就不多讲了,重点谈谈画图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还有很多的原理可通过画图法教的过程学,如温室效应原理、水循环原理等。一一1经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画图法的好处:(1)生/。动、直观。自然地理的原理重在理解。特别是将各种原理落//广————实到图上,用图呈现地理知识更为简洁。而当堂和学生一起__—-—-__---_一_。画图,比单纯的讲解或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成图讲解,步三”。骤更清楚、直观。并且,学生动手动脑,把枯燥的原理变成图1了直观的绘画,地理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2)培养了学生画图的习惯。地理图表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

5、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要让学生能够用好画图法掌握知识,平时必须要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3)在高考地理中也有对识图、读图等基本技能的要求。要具备读图、识图的能力,平时就要多画图、多积累。各种区域图、原理图、统计图等都是应该注意的地方。图3图4[责任编辑:高照]学生就养成了习惯。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第三,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光口头总之,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布置的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对性地指导预习,有层次性

6、地设计预习作业具有一定的难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度;如何能让学生的预习负担轻、质量高;能让学生处在积教师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收应付,从而真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可盖朵“小红花”或写个“好”这里面很有文章可作,教师应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字。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种学习方法达到最优化,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行认真的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

7、造了一个分享成果、f责任编辑:高照]一1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