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论文.pdf

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论文.pdf

ID:58299038

大小:201.3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8

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论文.pdf_第1页
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论文.pdf_第2页
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中医2014年10月第46卷第10期·26·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October2014Vo1.46No.10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胡凤林,岳滢滢2,胡轶3指导:刘松林4,梅国强4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医教改班,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613.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级中医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614.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摘要]介绍刘松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刘教授围绕脾胃生理特性,提出脾胃病的治疗需以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为要,结合寒瑚及《温热论》相关条文,提出温脾止痛、疏肝

2、和胃、祛湿孤热、辛开苦降四大治法,灵活运用。[关键词]脾胃病;寒;《温热论》;温脾止痛;疏肝和胃;祛湿孤热;辛开苦降;刘松林[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6—7415(2014)10—0026—03DOI:10.13457~.cnki.jncm.2014.1O.010刘松林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1温脾止痛法师,知名伤寒学者,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承人。临床擅长以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及三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外感寒湿之邪,焦辨证,灵活运用经方与时方,在诊治消化、心血管或内伤生冷,或素体脾气

3、虚损,寒湿内停,升降失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病证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门诊每常,故出现腹满欲吐、不欲食,便溏、腹痛喜温喜按遇胃部不适,病情迁延,四处求医罔效者,刘教授总等症。刘教授师法《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能巧妙辨证,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学习,仅就刘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1】,提出教授治疗脾胃病之临床经验,略取一二,谨呈管见。“温脾止痛”法,脾脏虚损,阴寒内盛,故治以健脾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与腐熟,益气,温阳散寒。为水谷之海,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转段某,女,45岁。主诉:胃脘隐痛近半月。近输。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如常,中焦气机宣畅,半月来,胃脘隐痛阵

4、发,或餐前,或餐后发作。不欲水谷精气化源充足,则“四季脾旺而不受邪”。反之,饮食,轻微反酸,喜热饮,时腹泻,小便可。舌淡、外感六淫,饮食劳倦,七情郁结,内伤脾胃。一则胃苔白略厚腻,脉缓。患者胃脘隐痛、不欲饮食、时腹纳失职,不降反升则出现暖气、呃逆、呕吐等症;一;-E,为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寒湿内盛所致。脾脏虚则脾运不及,则出现痞满、腹痛、腹泻等症:另外,寒,温煦失职故隐痛:脾失运化,胃纳失职故不欲脾升胃降失常,容易酿生湿浊,生痰化热,表现为脘食;脾气亏虚,水谷不分故时腹泻;热饮入胃,脾阳痞腹胀,恶,L,DE吐,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一时得复,寒湿亦化,故喜热饮;苔白略厚腻则脾虚脉濡数等。

5、正如《医碥》所云:“脾胃居中,为上下寒湿可证。治以温脾散寒,化湿和胃,行气止痛。组升降之枢”。故在脾胃病的治疗上,刘教授认为恢复方以理中汤合左金丸加减。党参、干姜、焦白术、白中焦脾胃气机为要,脾升胃降如常则其病自愈,其具扁豆、广木香、砂仁各10g,炙黄芪、赤芍、白芍体经验概述如下。各15g,黄连、炙甘草各6g,吴茱萸5g,海螵蛸、[收稿日期]2014—05—09[基作拿者简介目]全胡凤国名林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0159号])1989一),男,在读本科生。[通讯作者]刘松林,E—mail:newforest@163.corn。新中医2014年10月第46

6、卷第10期JOURNALOFNEWCHINESEMEDICINEOctober2014Vo1.46No.10·27-焦山楂、鸡内金、延胡索各20g,薏苡仁30g,上程某,男,30岁。主诉:时胃脘不适,反酸1方服用1周,诸症悉除。年。现胃脘不适,时痞胀,嘈杂,轻微胃痛,时反2疏肝和胃法酸,餐后即欲大便,不成形,口苦,口秽,睡眠梦《素问·宝命全形论》日:“土得木而达”,脾土多,小便可。舌淡、苔中根部淡黄略厚,脉缓。得肝木之疏泄,才能气机升降畅达,健运不息。恤2012年12月胃镜提示:胃窦部溃疡II期。患者平证论》日:“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素喜食肥甘,日久聚湿生痰化热。胃脘痞胀为湿热中

7、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阻,气机不畅所致痰热逆胃,胃火上扰,故口苦、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此二者指口秽,时反酸;湿热内生,脾运失职,清气不升则餐出肝气条畅,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对脾升胃降气机的后欲便,便不成形;睡眠梦多为湿热酿痰,痰火扰运转、脾运胃纳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故刘教授总心,心神不宁所致苔中根部淡黄略厚,湿热之证不结出情志内伤为肝胃不和证的病因,肝气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