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96316
大小:441.2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1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北中医杂志2014年o4月第36卷第o4期HubeiJournalofTCMAPR.2014.1/o1.36.No.04·文献综述·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王世兵,王艾琳,林连美(1.湖:ITS"十堰市房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十堰442100;2.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武汉430061)通讯作者:林连美,女,E—mmL:478235560@qq.corn,Tel:13871210604。关键词:小儿厌食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704【2014)04—0081—02
2、d,JL厌食症是指,bJL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同完成纳化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损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严重者可则化源不足,脾不健则食不化,胃不和则食不消,故可见面色无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等情况。近年来该病华、形体消瘦、毛发枯稀、腹胀满等症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J。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3中医治疗学模式的确立和中医整体观念的提出,使得中医在治疗该疾病3.I内治法方面的优势日渐突出。现对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综由于厌食症病机多为脾胃失调,因此众多医家辨证论
3、治时述如下。始终不离调理脾胃,且均遵脾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1古代中医对厌食的认识恶湿,喜利而恶滞的特点,采用清补兼施的健脾助运法。虽然本病属于中医“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虽厌食症虚证居多,但久虚易夹滞,因此临证时辨虚实尤为重要。在古籍中未列为专病,但常见用不同的病名对该病进行描述者。陈雪丽自1997年以来对92例厌食小儿采用中医辨证分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提出的“不嗜食”,型治疗,临床治疗效果颇佳,具体用药如下:①脾胃不和型:症见清·叶天土《临证指南医案·虫》所指出的“恶食”等。中医认为面色少
4、华,形体偏瘦,不思纳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多食后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脘腹作胀,泛恶、呕吐,舌质淡、苔白或薄腻,脉缓,治以健脾和胃,舒等因素有关,各种致病因素致脾脏受损,气血津液无从化生,方用平胃散加减;②脾胃气虚型:症见纳呆神疲,甚则拒食,形体故出现不嗜食等症状,其病位在脾胃J。瘦弱,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溏薄,易出汗,舌淡苔薄,脉细弱无2中医辨证分型力,治以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③脾胃阴虚型:症见面众医家对于小儿厌食症的分型各持己见,赵春玲等对其色欠华,皮肤失润,不欲进食,口舌干燥,口渴引饮或
5、渴不欲饮,医院近年145例厌食病例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心烦少寐,大便偏干,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治示:证型分类中脾虚肝旺型占72.4%,脾失健运型占14.5%,胃以养胃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④肝郁脾虚型:症见食纳不阴不足型占7.6%,脾胃气虚型占5.5%。结论:小儿厌食症病人香,面黄而青筋暴露,心烦急躁,夜寐不安,稍拂其意即哭闹,舌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以脾虚肝旺型最多,其次是脾失健运型。王红、苔薄或薄黄,脉弦,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丽珠对18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统陈盛鹏对小儿厌食临床辨
6、证分5型进行论治:①痰湿内计,将本病分为脾运失健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肝气郁结型和脾肾阳虚型。其中脾运失健型最多,其次是胃阴不足。此停、脾运湿阻型,治以燥湿化痰、和中开胃,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外,骆常义针对小儿自身特点提出了脾胃湿热型,陈宣提出加味;②脾运失健、食滞不消型,治以健运脾气、消食和中,方用虫阻脾胃型,赵晶提出气滞血瘀型,邓沂总结于己百教授治枳术丸加味;③脾阳不振、运化受困型,治以温中健脾、和胃助疗厌食的经验,认为小儿厌食证型应包括胃热型和脾虚型。运,方用自拟方丁萸醒脾汤;④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型,治以健脾虽然证型众多,但不难看出
7、,脾胃在小儿厌食症的分型中扮益气养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⑤脾胃阴虚、濡运不利型,治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脾胃同居中焦,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以滋脾和胃、养阴生津,药用太子参、山药、石斛等。其疗效显著,脾主运化,脾气宜升则健;胃主受纳,胃气宜降则和,一升一降共且方法颇具代表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