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95066
大小:228.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7
《从“随其所得”到“透热转气”之刍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6期201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Vo1.37No.6Jun.2014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69从“随其所得”到“透热转气”之刍议刘原君朱文翔李长香程发峰王雪茜(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关键词:随其所得;透热转气;金匮要略;温病中图分类号:R228doi:10.3969/j.issn.1006-2157.2014.06.002“透热转气”乃清代温热病大师叶天士提出的合等意。《康熙字典》引《韵会》“凡有求而
2、获皆日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后世温病学家对其含义多得”;《韵会》训为“赋受”之意。有阐释,但均认为其关键在于祛除与热邪相合而形1.2历代医家对“当随其所得而攻之”的理解成的阻隔气营的病理产物,使热邪有透出气分而解《金匮要略》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出路。综观史料,这一治疗思路与《金匮要略》中学说为理论依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乃“随其所得”之治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随其所得而开篇总括,对疾病的预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攻之”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杂病的一条重要原则,各方面,做了概括性的论述。第l7条是该篇结
3、语,历代医家认为其有“脏病取腑”“攻除邪气所结”“随仲景在此提出了“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其所宜而治”“随其所喜而治”等含义。笔者认为上而攻之”这一审因论治原则,并以“余皆仿此”强调述二者虽主治病性有外感与杂病之分,但其根本原了其统领全篇的指导意义。则一致,即循性行之,给邪出路。故略陈管见如下。历代医家对“随其所得”的理解,不尽相同。唐1“随其所得而攻之”的含义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云:“得者,合也。古训1.1“随其所得而攻之”的来源相得为相合。《内经》云:五脏各有所合。此云病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第一》第17脏者,当随其所合之腑而攻之耳,渴系肾脏之病,而条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唐氏认为“所得”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此条不仅与该篇第16乃脏腑之合,“攻”指“脏病取腑”,侧重于言病位,即条“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治疗脏病应取其相合之腑而治。赵以德、周扬俊在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金匮玉函经二注》云“经谓五脏相传者,必是脏也”相对应,而且提出了“当随其所得而攻之”的治气因邪并之。正邪相合,发动则有余,故得传于不胜则。第
5、16条主要论述对杂病当根据五脏喜恶进行也”,周氏认为“所得”乃“正邪相合”之义。吴谦编治疗和调护,“所得”与“所恶”相对应,即为“所喜、著的《医宗金鉴》解释为“凡诸病在里有可攻之所需、所适宜”。治疗杂病时,必须因脏、因人而异,证,虽欲攻之,当随其所得之轻重而攻之,不可率意五脏病如果能得到它们所需要、所适宜的药物、服而攻之也。如渴者、小便不利,先与猪苓汤利其小食、环境等,则有利于杂病的治愈。便,俟小便利乃可攻也”,吴氏等把“所得”解释为那么,“当随其所得而攻之”之“所得”也是与“所得之轻重”,“攻”指“攻法”,临证时需针对
6、不同“所恶”相对应的吗?对于这一治则的理解,关键在的病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于对“得”的认识。《说文解字》云:“得,行有所得高学山在《高注金匮要略》提出:“所得,即五脏各也。从彳,导声,古文省彳”,从贝从寸,手里持贝,有所得,所得而攻之者,因所喜之气味,而各寓以攻彳为半边路,路上拾贝,会得到之义。另据《古汉语病之药,直走其脏,所谓欲取之,必姑与之之道也”。字典》可知,“得”有很多义项,原意与“失”相对,乃因五脏各有其生理特性,病则五脏生理特性会因之“获得”“取得”之意,后引申为满意、能够、完成、适改变
7、,故治疗疾病应根据所病脏腑之所喜,即顺应脏刘原君,女,在读硕士生}}通信作者:王雪茜,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o.NCTE一10—0276)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370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7卷腑的生理特性而施治。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转气”之法的具体应用,可见,祛除阻碍营热之邪外典》中则解释日:“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透的病理因素,使气机条畅,邪有出路,即为“透热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如渴者,水与热得,而转气”之精髓。热结在水,故与猪苓汤利其水
8、,而热亦除;若有食者,2.2历代医家对“透热转气”的解读食与热得,而热结在食,则承气汤下其食,而热亦去。后世温病学家对于叶氏所创“透热转气”之法若无所得,则无形之邪岂攻法所能去哉。”尤氏认为的理解,大多遵其为祛除阻碍营热外透之机,而对于“得”字指无形邪气与体内有形邪气相结合,而“攻”具体阻碍气机通畅的因素又从不同角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