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BL和TBL教学在医学教学的作用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PBL和TBL教学在医学教学的作用PBL和TBL教学在医学教学的作用PBL和TBL教学在医学教学的作用PBL和TBL教学在医学教学的作用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迈上新台阶的标志,而临床见习又是医学生将临床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初步过程,是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最重要的过渡阶段。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被广泛推荐[1]。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
2、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临床病例的诊治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PBL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TBL(Team-BasedLearning)的教学方法是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Michaelsen等提出的全新教学策略[3-4],TBL教学的优点是通过团队的相互促进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9年9-10月和2010年9-10月分别来我院急诊科见习的2004级和200
3、5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全日制学生。其中2004级25名,2005级29名。 2.方法。两个年级见习课程编排顺序,需要掌握的急诊危重症病例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要求相同,由同一组带教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对2004级和2005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培训。 (1)教学方法。对于2004级的学生,我们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和操作示范为主,学生单项技术操作练习为辅的经典培训方法。对于2005级学生,我们在采用PBL教学法基础上,与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合作,使用生理驱动的高仿真急诊危重症监护模拟人(Emerg
4、encyCareSimula-tor,ECS),将学生分成6-7人一组,同时引入TBL教学法,采取教师理论讲课和操作示范为辅,学生团队讨论和分项技术练习为主,操作上改为综合模拟演练并使用录像回放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 (2)教学组织。教师先进行简短的理论讲授并进行操作示范,然后以临床真实病例为模板,设计并建立几个不同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患者”,并用ECS反映其临床表现,显示器显示“患者”的相应监测数据,尽量模拟急诊室真实环境,让学生在ECS模型人身上进行判断、抢救及其他紧急处置措施。 (3)训练方法。2004级使用挪威L
5、aerdal公司生产的Sim4000简单模型人分组进行分项操作训练,对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两种情景的治疗进行反复训练,直到“救治成功”且操作熟练为止。2005级按小组组成急救团队,用ECS进行综合模拟演练,首先由教师报告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和研究患者的病情,制定该如何救治的计划,并设想在各种“突发和意外”情况出现时该怎样处理,人员该怎样合理分配等。训练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判断和抉择给予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尽可能不做过多干预,直到一次程序运行结束。然后学生角色互换,再次运行相同程序,每位学生分别担任指挥者3
6、次,每名学生都按顺序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4)考核方法。所有临床科目见习结束后,按照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5]在ECS模型人上按照设定程序进行实习资格操作考试,包括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考试由计算机自动评分。 (5)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全体学生发放反馈问卷。包括急救意识、学习兴趣和效果、临床能力的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等,发放问卷全部收回,问卷有效率100%。(6)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软件,采用均数进行统计学描述,使用Satterthwaite法t’’’’检验,校正自由度为v’’’’,P 二、
7、结果 1.考核成绩。2004级和2005级学生考试成绩如附表。 2.学生反馈。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在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激发,危重症判断能力提高,急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项技术操作能力,对今后临床是否有帮助,和以往教学方式比较,自学能力提高,增进对理论学习的理解10个方面反馈意见上,2005级明显好于2004级。 三、讨论 1.教学成绩比较。从成绩表可以看出,2005级成绩明显优于2004级。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按照“疾病概述—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思维程序授课,实行以课堂讲授
8、为中心,学生被动参与,其教学程序与教材一致,属于顺向思维教学[4],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易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复杂症状体征的能力缺乏,在临床中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