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的非知识化路径探析-论文.pdf

学校德育的非知识化路径探析-论文.pdf

ID:58273121

大小:17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学校德育的非知识化路径探析-论文.pdf_第1页
学校德育的非知识化路径探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的非知识化路径探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jg茎叁.德育工程E-maihxzzk666@163.com学校德育的非知识化路径探析o崔立宏校德育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转化成我并不否定知识在德育中的价值,只是想通过新的德育知学生的自觉行动,影响学生的社会行为,完成教书育识观来揭示其认识论本质。德育知识具有预设性、外在性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目的。目前,社会的政和实证性等特征,它们作为客体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对象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思化活动才能被掌握,这恰好体现出认识活动的主客二分化。维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使学校德育面临严峻挑战。所

2、以,德育知识论本质上是一种德育认识论。一、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2.方法论1.应试教育限制了学校德育实践德育使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成为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现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德育被诠释为内化的行为观念与代技术思维,成为异化人的力量。德育方法论的目的也因规范,强调知识化以达到应试目的。这种模式导致学生能此变成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不是理解世界。现代信息技术支够懂得道德含义、回答道德问题,却不践行道德行为,知识撑下的德育方法论与探求德育知识的可能性和合法性基础化德育与德育本质相背离。道德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而的认识论之间有着天然联系,因此,应警惕极端意义上

3、的德学校德育在中高考的重压下,只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没育方法论和认识论在德育中对人异化的危险。有也不可能与社会产生互动,学生遇到道德冲突不能很好3.实践论处理。可见,挣脱应试教育束缚是回归德育本质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德育的亮点,既强调德育知识对学生直接2.多元信息削弱了学校德育效果经验的指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直接经验对德育知识的超越在多元化信息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作用,使学生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整合互补。这种实践是观念、思想意识、处世态度等,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着学相对于“理论”的一个概念,是运用或应用理论的过程,因生,使他们过

4、早地触及诸如权力、金钱、婚姻、就业、犯罪等此,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仍是德育认识论解释框架内问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有些的概念,德育实践论实质上仍是一种德育认识论。社会现象很容易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在思想上产生矛盾三、开拓学校德育非知识化的路径和纠结,甚至出现心理失衡。这些问题与学校德育发生矛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盾时,学生会质疑甚至排斥学校德育。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长期积累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3.抽象理论冲淡了学校德育本质富,是德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道德的精髓是践行道德认识,不是追寻认识

5、和思考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学校凝聚力,培养学对象,而是追求实现的对象。但学校德育却忽视甚至无视生朝气蓬勃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德育本质,对道德进行知识化打造,使其变得越来越抽象,(1)实现德育对校园文化的引领。校园是小社会,以时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生活经验排除在德育之外,使德育偏离代主旋律为导向,在各项活动不断展开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轨道,逐渐失去对学生道德生活的影响力和指导力,当道德想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校园文体活动中体现得最选择来临时,学生就会失去判断和处置的能力。明显。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一些文体特长,也愿意

6、参加文体4.德育方式忽视了学校德育主体活动,使自己才华得以展示,给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学校德育按照明确而严密的教学计划,逻辑而有序地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宣传和弘扬传授道德知识,以讲授为主,通过理性说教的形式,告诉学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的进取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生什么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应该做;什么行为违反道德规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范,不能做。学生没有被当作主体参与其中,不能对接收的(2)体现校园文化对德育的促进。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道德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教师也很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模拟学生

7、与社会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媒介,学校通过开通、情感交流。这种没有主体积极参与和情感融入的道德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使学生踏着时代的节拍,与社会发知识,很难内化为学生个人品格,更谈不上道德选择。展步伐一致,发扬优良的中华道德传统,弘扬乐观积极向上二、学校德育知识化的哲学基础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意识、道德思想的熏陶,最1.知识论终在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影响的共同作用下,使道德观念在德育基本理念中,知识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地位。得以巩固,道德认识得以升华,道德行为得以实现。崔立宏,女,1966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德育、教学论。(本文

8、编辑:闫琳)54中蓼政治教学研究E—mail:xzzk666@163.corn2.开发健康的学校德育网络网络充满着无限的神奇,蕴含着无尽的资源,喷发着强大的引力。网络为学生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