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2502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生生大德严仁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生大德严仁英 严仁英,1913年生于天津,2017年4月16日在京逝世,享年104岁,是中国著名妇产科、妇女保健专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等,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1951年12月,严仁英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中央第六至八届常委,全国人大第三、五、六、七、八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 永远走在前面 中国近代先驱中,对严仁英影响最深的,是她的祖父、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
2、严修是南开大学的奠基人,周恩来总理的伯乐与恩师,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中尤以奏请光绪皇帝开设“经济特科”盛传于世。严修也是中国近代倡办女学的先行者之一,1902年开办的严氏女塾开创天津女子教育的先河;1905年10月,严修参照日本的模式在严家大院开设了“保姆讲习所”和严氏蒙养园。 严仁英的父亲严智崇天性聪颖,刻苦好学,青年时代就被崇尚新式教育的严修送去日本求学,学成归来进入当时的外交部工作。严智崇曾被多次派往国外工作,不断把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料引进中国,他把日本幼儿园的教材翻译成中文交给严氏蒙养园,以不辜负严氏家族
3、的培养。此外,�乐浅缁咕弑冈�实的日文功底,曾任袁世凯儿子的日文教师。 严修一直关注中国近代教育,又偏爱严仁英,但严厉的祖父作为南开创始人并没有给严仁英任何优待,甚至没有根据严仁英的成绩安排她的班级,而是让她跟低一年级的同学一起上学,并对她说:“退一步在人前,跳一步在人后,希望你能够把学习赶上来,永远走在前面。” 背着两个书包上学 从小目睹了母亲照看罹患肺结核的三哥所付出的辛劳,严仁英立志学医。但当严仁英从南开毕业报考协和医学院时,却遇到了很大阻力。 当时严仁英在南开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协和名声在外,但过于“洋化”,毕业后有可能所学的东西在中国用不
4、上,不如齐鲁医学院稳妥;而母亲则希望严仁英报考离家近一些的学校――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中国大地一片混乱,特别是通往山东的道路十分混乱。1932年,在五哥严仁荫的建议下,严仁英既没有选择山东的齐鲁医学院也没有报考协和医学院,而是考入了清华大学。 与协和不同,清华没有医预科,严仁英只得先进入生物系学习,但她学医的初衷没有改变。当老师们了解到严仁英从医的志愿后,也一致支持严仁英同时选修协和医预科必修课程。这意味着严仁英要付出双倍的精力,开始了“背着两个书包上学”的求学路。 1935年,严仁英如愿考入了协和医学院,并以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协和
5、医学院的奖学金。 “给根据地送药,我们从没怕过” 严仁英在协和的收获不仅是学业上的,在这里,她还收获了一生的爱情。严仁英与王光超相识于协和,于1941年结婚。他们一生相敬相爱,同为医学专家,被称为“杏林双彦”。 王光超也来自天津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父亲王治昌曾是民国时期中国经济管理的重要人物。母亲董洁如出身于天津富商世家,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曾多次掩护和营救中共地下党工作者。 王光超的一个弟弟王光杰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转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无线电专业。王光杰在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
6、战争爆发后,王光杰积极投入到抗日组织发起的活动中,同时他在家组装收音机和电台,积极筹备建立中共北方局秘密电台。王光超则一直积极支持弟弟的抗日爱国行动,他也由此结识了当时担任“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职员工作委员会书记”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崔月犁。紧接着,妹妹王光美、王光和、王光平也都纷纷参加革命。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日本军队占领了协和医院及校舍。严仁英与协和医院的同事一起经历了屈辱、惨痛的时刻:“一夜之间,这块六万多平方米的空间成了活人的坟墓,死一样的沉静。阴森恐惧笼罩了协和医院。”“那些危重病人,有的死在已经滴空的输
7、液针下,有的戴着氧气鼻管,闭上了双眼。喊声、哭声、呼叫救命声、器械的碰击声、瓶瓶罐罐的破碎声,混杂在一起。”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协和医院被迫关门停业,一大批协和人不得不自谋生路,刚刚在协和医院担任住院医生仅一年半的严仁英失业了。 与此同时,在西单旧刑部街王家宅邸挂牌的“王光超大夫诊所”已开业多日。诊所里只有王光超一个大夫,但无论是常来常往的病人,还是大量购进的药品,都为“王光超大夫诊所”增添了几许神秘。严仁英后来回忆:“我们在旧刑部街的家中腾出了几间空房,建了王光超私人诊所,期间不断地有地下党人来诊断治病、拿药……我印象最深的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
8、共地下党负责人崔月犁。当时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缺医少药是常事,崔月犁经常会来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