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205066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7
《不知疲倦的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册第七单元33、《不知疲倦的人》教学设计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顾咏梅指导教师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储竞【课前预习】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已掌握的方法理解词义。3、课题中“不知疲倦的人”是谁?读读课文找到答案。【说明】通过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为课堂学习的有效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要使预习真正起到为课堂教学“铺垫”的作用,还应该因文而异地提出预习要求,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关键词语进行阅读。三年级的学生尚处于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没有阅读方法,缺少阅读经历。教师可在预习内容的设计上渗
2、透学法指导,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查和反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9个生字:孜、朦、胧、曙、沓、浸、弋、攀、登。积累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习课文1、2、5节,初步了解排比句的结构和作用,借助句式学说排比句。3、朗读课文,背诵第5小节。4、感悟陈景润抓紧分秒、忘我学习的坚韧品质。【教学过程】一、解题引入,揭示课题。1、齐读“疲倦”。“疲倦”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不知疲倦”又是怎样理解?2、问:不知疲倦的人在课文里指的是谁?3、问:说到陈景润,就不得不说到一道著名的难题,你们知道是什么难题?师: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
3、宝石”。为了解开这道难题,许许多多科学家用尽一生的时间和心血。陈景润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这道难题至今无人能解答,但陈景润的研究已取得国际领先的水平。4、朗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黎明朦胧曙光一沓沉浸游弋窸窸窣窣密密麻麻攀登2、重点指导:(1)“黎”的字形。(2)问:“黎明”指的是什么时候?(天刚亮的时候或将要亮的时候)(3)师:天亮时出现的阳光叫什么?(曙光)师:“黎明”和“曙光”这两个词都表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过渡:陈景润怎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自由读读课文,找到文中概括的一句话。(这
4、个环节后加一个说明)二、学习第一小节1、出示: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2、学习词语:孜孜不倦(1)齐读词语(2)师:“孜孜”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理解。“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个词语的的意思?(陈景润勤勉地学习和工作,不知道疲倦。)3、指导朗读句子【说明】字词学习始终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字词教学,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并采用查字典理解关键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据意找词、归纳词语的使用语境等不同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过渡:陈景润怎
5、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呢?课文哪几小节作了具体介绍。再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四、学习第二小节1、师生合作读当黎明到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朦胧的时候,……当人们迎着初照的曙光跃身起床的时候,……上班的铃声还没敲响,……2、男女生再次合作读出示:当黎明到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朦胧的时候,陈景润起居的那间小屋子里,已经响起了轻微的朗读外语的声音;当人们迎着初照的曙光跃身起床的时候,陈景润的床边,已积起了一沓数学演算手稿;上班的铃声还没敲响,陈景润已咽下最后一口馒头,站在图书馆的门口等待开门了。思考:老师为什么用两种颜色出示第二小节
6、?3、师:像这样,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式,这样的句子叫排比句。每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叫分句,分句和分句之间一般用分号连接。【说明】排比句是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修辞手法。三年级学生对排比句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可能仅仅是知道“排比句”这三个字,至于排比句的特点,怎样写排比句,未必都能掌握。教师依据教材特点挖掘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点,指导学生掌握排比句的结构、标点符号的运用,初步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4、指名三人读分句,找一找有一个字反复出现。(1)问:一个普普通通的“已”字为什么反复出现?现在老师把这个字拿掉,请你再读
7、读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2)问:这三个字告诉我们什么?(体会陈景润孜孜不倦地学习,非常的勤奋和刻苦。)5、总结:陈景润每天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从天还没亮就开始了。板书:孜孜不倦【说明】语文学习除了理解文章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排比句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表现形式,对三个“已”地反复推敲则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运用的准确精当,从而感受到陈景润抓紧分分秒秒坚持学习的刻苦精神。过渡:文中还有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找一找是哪里?五、学习第五小节1、变换多种形式朗读第五节。2、问:看着提示,你能不能说说文中例举
8、的四种情况。出示: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需要等几分钟;(),需要等几分钟;(),需要等几分钟;(),需要等几分钟。3、师:这是多么平常的几分钟,然而,陈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