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doc

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doc

ID:58152391

大小:10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1

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doc_第1页
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我们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较为熟悉,开展环境教育有良好的基础。在化学教材提供的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明确问题、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开题论证—→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鉴定与成果交流。化学研究课题包括实验探索类、调查研究类和科技创新类。在这里,以“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小课题研究为例,展示学生的研究过程。(一)、课题的由来: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教师演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些疑问:按照教材的操作和装置,当铜与浓硝酸反

2、应,导气管直接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很容易发生倒吸;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氮气体的吸收有限,有污染空气的可能;二氧化氮尾气没有综合利用。基于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改进铜与浓硝酸的实验。(二)、研究过程: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经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选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作为研究课题,着重解决二氧化氮尾气的吸收和利用问题。学生依据各自的个性特长自由结合,组成课题组(一般4人—8人),产生组长。2、设计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提出可以通过以下若干种途径改进实验装置:方案一:利用注射器完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微型实验;方案二:将铜与浓硝酸的

3、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结合,完成二氧化氮的喷泉实验;方案三:使铜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观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的相互转化。……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会,各课题组选派一位代表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大家质疑提问,小组成员现场做答。指导教师根据开题报告和全班讨论的情况,对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3、实验验证,开展研究: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后,确定实验装置和步骤,由教师认可后,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如下:实验改进一(验证方案一):(1)用注射器吸取少量浓硝酸,用橡胶塞密封针头,翻转至针头向上,使浓硝酸与铜接触,开始反应。观察NO2的生成。 

4、 (2)翻转注射器至针头向下,使铜片与浓硝酸脱离开来,反应停止。  (3)将针管内液体排出,吸进少量水,振荡,看到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说明NO2与H2O发生反应。  (4)实验结束后,吸入少量空气缓缓注射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余气,防止污染。图1实验改进二(验证方案二):(1)向烧瓶中加入少量浓硝酸,并在靠近橡皮塞的长导管处缠上螺旋状铜丝。(2)缓缓倒置烧瓶,下端连接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塑料瓶,如图所示装好仪器,铜与浓硝酸开始反应。(3)当烧瓶内充满二氧化氮气体时,一只手堵住导气管管口,另一只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立即形成喷泉,并生成少量Cu(OH)

5、2絮状沉淀。矿泉水瓶(盛有NaOH溶液)螺旋状铜丝图2实验改进三(验证方案三):(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2)待空气排尽后,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此时可看到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NO气体。(如反应不明显,可稍加热)(3)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可看到无色NO气体变成红棕色的NO2气体。铜丝图34、反馈评价,成果交流: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安全性等方面因素,学生们认为第二种实验方案比较好,主要优点是:它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在

6、一起,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适于作为“家庭小实验”。在完成了结题之后,我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他们说:最初的时候,也曾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种课题研究工作,会不会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但经过几个星期的研究活动,他们渐渐地喜欢上化学了,在他们看来,化学知识显得非常有用和神奇。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结成了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能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