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

ID:58072742

大小:1.0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22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_第1页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_第2页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_第3页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_第4页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法学2014年第5期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赵秉志徐文文内容提要:我国刑法典通过多个相关条款规制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严重危害行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可以有多种分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中“虚假信息”范围的界定、“编造”与“传播”行为的关系以及此类犯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系等都属于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需要从法理上进一步研讨和阐明。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应予以多方面的完善:合理扩大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主体范围,适当明确并扩大“虚假信息”的范围,进一步突出对传播行为的刑法规制,完善相关犯罪的法定刑配置,考虑在刑法中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关

2、键词: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司法适用;立法完善一、前言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生存状态。真实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会对不同个体或群体产生不同的效应或体现出不同的价值,从而影响人们的行动方向和行为表现。其中,信息可传播、可共享的特点,可以使信息资源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信息的参考价值,会对人们的决策和利益分配产生重要效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街头传单等传统传媒外,互联网、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兴起,使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虚

3、假信息的存在无疑具有巨大的危害性,特别是当虚假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媒介传播时,其具有的隐蔽性和无限制性的特征,可能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而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可能造谣惑众并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动荡;可能通过对他人人格、名誉等进行诽谤,以达到诋毁他人的目的;可能通过对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诽谤,以实现侵害他人商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目的;可能通过各种媒介(常见的如网络、手机、固定电话等)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行为以达到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或其他非法目的;可能通过影响证券、期货交易,而扰乱证券

4、、期货交易市场秩序;可能通过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而使他人不正当获得某种资格或许可,进而获取某种非法利益等。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蔓延,必将严重损害社会的诚信体系、败坏社会风气,从而扰乱整个社会秩序。鉴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危害性巨大,对其中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必须动用刑法予以规制。我国现行刑法中尚没有规定专门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而是通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徐文文,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3·当代法学过散见于刑法中的一些条款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

5、行规制。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刑法中有关虚假信息的犯罪进行归纳梳理,以期通过对虚假信息犯罪的体系性比较研究,找出此类犯罪在司法适用上存在的问题及立法上的不足,并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提出完善性建议。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立法现状(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范围在梳理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之前,有必要对本文所指的“虚假信息”、“编造”、“传播”等词语的内涵作简单界定。虚假信息,是指不真实的信息,既包括虚构的不存在的信息,也包括对真实信息篡改、加工、隐瞒之后的信息。虚假信息一般具有误导性和欺骗性。从内容上看,虚假信息包括虚假诈骗性

6、信息、虚假诽谤性信息、虚假财务会计信息、虚假证明性信息和虚假证券、期货交易信息等。“编造”虚假信息,是指捏造虚假信息,既包括虚构不存在的信息,也包括篡改、加工、隐瞒真实信息。“传播”虚假信息,是指使用各种方法使虚假信息处于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知悉或可能知悉的状态。向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也属于“传播”虚假信息。传播虚假信息的常见途径或载体包括:互联网(如微博、邮件、广告、论坛等形式)、手机、电视、报纸杂志、街头传单等。我国现行刑法中虽然没有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但是,却通过散见于刑法中的一些条款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把立法与司法实

7、践结合起来看,此类刑法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十种犯罪:(1)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2)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3)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4)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5)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6)虚假广告罪;(7)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8)诽谤罪;(9)诈骗罪;(10)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除了上述10种罪名外,还有很多犯罪也可以利用虚假信息实施,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可以利用虚假信息诱骗被害人到达某地,然后将其杀害;再如盗窃罪,行为人可以利用虚假信息诱骗他人离开某地,然后盗窃他人的财物等。这些犯罪虽然也可以利用虚假信息实

8、施,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并不是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