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

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

ID:58071892

大小:339.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2

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_第1页
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_第2页
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_第3页
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2卷 第2期红河学院学报Vol.12 No.22014年4月JournalofHongheUniversityApr.2014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郑伟林(红河学院思政部,云南蒙自661100)摘 要:“哈尼梯田”,不仅是一种传统田制,而且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生态学三大定律为探究红河“哈尼梯田”的民族生态学意义,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在长期农耕中积累的朴素的生态学知识,诸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森林与水土的关系,水与梯田的关系,梯田与民族生存繁衍的关

2、系等等,均与生态学定律高度吻合。红河南岸哀牢山区森林—溪水—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哈尼梯田”,具有极其重要的民族生态学意义。关键词:哈尼梯田;生态学定律;民族生态学;山地农耕模式  中图分类号:S3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28(2014)02-0010-04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梯田,例如中国、菲律定律Ⅲ:人类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自然宾、日本、印度尼西亚等。然而,并非所有地区的的循环产生干扰,即勿干扰原理。梯田都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与其它地区的梯田不生态学的三大定律为我们深入探究红河“哈尼同,新近被

3、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红河“哈尼梯梯田”的民族生态学意义,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田”,不仅是一种传统田制,而且为世界提供了一框架。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  (二)违反定律,必遭天谴生态学的勿干扰定律要求生态系统能够不断的一 民族生态学及其三大定律持续循环,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  (一)民族生态学及其三大定律必须保证生态系统的不断循环再生。人类的发展就自Reiter(1865年)提出生态学的概念、是各民族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各民族在生Haeckel(1869年)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对有机活

4、过程中不断地与生态环境交换,总体上是朝着相[1]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以来,生态学经历了互适应的协同方向发展的,形成了可持续的自然演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民族生态替。但也有许多民族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自觉学(Ethnoccology)四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民族生态地违背生态定律,遭到天谴,走向毁灭。菲律宾巴学是生态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民族生态学以民族为纳韦梯田的濒临危亡就是正在上演的生态悲剧。单位,研究特定民族的文化、风俗、信仰与生态环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以北250公里安第斯山上的境的内在联系。民族生态学的到

5、来,意味着我们不巴纳韦梯田(亦称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是当地土仅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还要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著伊富高部落2000多年来开垦出的,被称为“世界学的角度探讨生态问题。上第八大奇迹”。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自英国人Tansley(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由于缺乏定期维修、梯田念之后,生态学就特别注重研究民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即研究人与自然的交换。据此,美国科面积大幅缩减、人员大量离去等等原因,这一人类学家G.T.MillerJr.概括出生态学的三大定律:农耕文化遗产正濒临崩溃

6、。2001年,在巴纳韦梯田定律Ⅰ:人类对自然的任何行动均具有无数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6年后,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应,其中有的还是不可预料的,即多效应原理。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单。目前,巴纳韦梯田的境况仍定律Ⅱ:任一事物均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在不断恶化,很可能在未来10多年内消失。不得不互交融,即相互联系原理。说,这就是违反生态学定律而遭到的惩罚。收稿日期:2013-10-03作者简介:郑伟林(1961—),男(哈尼族),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和民族经济学。郑伟林:哈尼梯田: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

7、模式11二 一种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的山地农耕模式谓梯山为田也……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  (一)古老的“哈尼梯田”蹬,故总曰梯田;上有水源,则可种秫秔,如止陆[5]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田制。在种,亦宜粟麦;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也就是今重庆市彭水县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古墓中出说,广义的“梯田”是一种因形而状的田地,而狭土的陶制梯田模型证明: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知义的“梯田”则是常年蓄水的“水田”。从徐光启道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唐代樊绰《蛮书•云南管内《农政全书》“梯田”条所附图样看,其实,徐光

8、物产》记载的“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是最早见启所谓的“梯田”主要还是指有水的“梯田”。徐于文献的有关“哈尼梯田”的文字材料。《蛮书》光启所谓“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蹬,故记载的“山田”,也就是后人所谓的“梯田”。现总曰梯田”其意在解说“梯田”之名的由来。有文献资料表明,南宋诗人范成大是最早使用“梯红河南岸依山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