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

ID:58043410

大小:1.6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9-04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_第1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_第2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_第3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_第4页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演变及造字过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owerPoint演示文稿汉字的演变及造字之法目录导入象形文字今文字汉字演变的总结第章导入1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各国对汉字的叫法日本:汉字(日本汉字);かんじ(平假名)朝鲜/韩国:한자(谚文);汉字(朝鲜汉字)越南文:chữHán;?汉(喃字)英文:Chinesecharacters;法文:lescaractèresdechinois德文:Chinesischeschriftzeichen俄文:Китайс

2、кийиероглиф阿拉伯文:الأحرفالصينية西班牙文:loscaracteresdechino0葡萄牙文:Chinesischeschriftzeichen意大利文:Icarattericinesi汉字的起源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第章象形文字

3、2象形文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又称意音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甲骨文造字方法: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

4、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意义: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甲骨文图片金文造字方法:铸模殷周金文被铸在青铜器的内侧,但是怎样在铸模上刻印上金文

5、仍然未能确定。根据在工场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所推断,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如下:1、利用粘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另外再用粘土包裹着模型,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作为外模。2、将模型削去外层,作为内模,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3、将已溶化的铜注入,将模冷却打破,取出青铜器。刻字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商周金文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内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技法,有各种不同的

6、假设:1、将溶成泥状的粘土,逐渐贴上。此为清朝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但没有实证实验。2、在内模贴上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份。这是民国以前被提出的假设。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实际上并没有。3、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满后,再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金文与甲骨文十分相似。金文金文的意义: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

7、资料。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大字典》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图片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

8、方块字的基础。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造字方法: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