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发展.doc

关注学生的发展.doc

ID:58040855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8

关注学生的发展.doc_第1页
关注学生的发展.doc_第2页
关注学生的发展.doc_第3页
关注学生的发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的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注学生的发展朱俊辉“数学学习最终给孩子的不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杨振宁也曾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因此,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思维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关系到学生将来成长的质量。数学课的精彩,除了表现在教师的独到设计、睿智引导等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学生积极探究、巧妙回答和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的呈现。教师的精彩表现往往会酝酿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

2、热情,但这些仅仅是能上好课、教会学生的前提。如果教师“目中无人”,漠视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学生仍然会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但知识蕴涵的只是前人验证过的公式、规律,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被物化、形式化了的文字,冰冷得无法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所以,教师要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发展的体验过程,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质量,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以闪现,思维得以发展呢?一、兴趣,思维产生的原动力案例1: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课上,教师要求

3、学生先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观察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同原来的圆柱体的体积及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们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积极的学习活动,拼割—观察—比较—讨论—推导。兴趣推动着思维,很快学生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人们的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持续、稳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敢探索,最终达到启迪、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

4、践中,要努力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动手操作、设置“疑问”、变换例题、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争论……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力,发挥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二、问题,思维运行的金钥匙案例2:教学“长度单位”在新知讲授完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生1:老师,我认为“相邻的两个单位的进率是10”这句话有问题,是错的。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2:你在黑板上写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米和千米不是相邻的单位吗?可它们的进率是1000。师(一时难以回答):是啊,这是

5、为什么?谁能解释?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讨论。生3:老师,我认为米和千米不是相邻的单位。我认为在米和千米之间还有“十米、百米”。如果将“十米、百米”放进去,那么“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句话是正确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最好的钥匙”。学生大胆地质疑,这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表现,是学生思辨的开始。我们暂且不论学生的猜想是否合理,面对问题学生有了猜想,其思维已经启动,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入,他们对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的体验就更深刻,其学习数学的“建模过程”就更完善。案例中,聪明的教师将棘手

6、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这不是一种推脱,而是对学生的一种充分信任,是想用问题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然而学生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况且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学生的思维在飞速运转,感受到课堂成了学生思维的殿堂。试想,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心中没有疑问,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就成了“无本之木”了吗?所以,给学生创造疑问,让学生质疑、释疑,是锻炼思维的优良平台。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三、求异,思维创新的平台案例3:一堂练习课教师出了以下一个题目(如箭头上方的图)。   已

7、知圆柱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很多学生都用了常规的思维解答:先求出圆柱体的体积,再除以2。列式:3.14×52×10÷2=392.5(立方厘米)。在大家几乎都表示这是唯一的解答方法时,教师追问: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学生又一次投入了深思。不一会儿,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老师,我有新的方法解答。如果将这半个圆柱体再平均截成两段,然后拼起来,不是又成了一个新的圆柱体了吗?然后求出新的圆柱体的体积就行了(如箭头下方的图)。”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茅塞顿开,都纷纷拿起了笔开始计算。列式:

8、3.14×52×10÷2=392.5(立方厘米)。生1:老师,这两种方法计算是一样的。生2:计算是一样的,但是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追求问题的答案,认为只要学生能将问题解答出来就算已经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了。因此,教师的功利思想往往使问题失去了原有价值,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对那些“尖子生”而言,他们会很轻松地将问题解决,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思维锻炼,从而使思维练习成了机械练习。一个问题,其学习主体应该是全体学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有许多数学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