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34363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8
《习作修改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习作修改教学(转载)在日常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写完习作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习作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在习作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学生的习作中常常出现观察没有顺序,内容不够具体、错别字多等问题,学生没有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修改的必要性;二是教师在习作方面重指导轻批改;三是教师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传授给他们修改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学生第一次习作开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既符合儿童心理认识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一、激发学生修改兴趣(一)用精典故事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传世之作,无不经过多次的修改。而这些修改的过程,往往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贾岛的“推敲”: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在写这句诗时,关于“绿”
3、字,曾用过“到”、“吹”等二十多个字,最后才觉得“绿”字最恰当。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给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学生听得兴味盎然,自然也乐意效仿了。(二)激发修改欲望。 教学生修改习作,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老师还要让学生认真比较、体会修改前后的异同,体验到“改”比“写”更重要,以后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4、三)修改体验成功。修改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主要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多就少改”是指遵从学生意愿,改在要紧处,扶助他们自我完善习作。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符合自己的意愿,通过修改使习作更加具体生动,学生也能从中感悟到写作、修改的方法和规律。此外,我还采用修改分层法。第一次批改后,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暂不给成绩,而是详细地给出眉批、总批,或者面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去修改,这样批了再改,改了再批,分次修改,跟踪指导,直到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满意为止。这样做虽然老师的负担重了,但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一个学生的习作可以写得
5、不成熟,只要他们有浓厚的修改兴趣,就有一直修改下去的权利。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友好、宽松的氛围,用商量、探讨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合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把教育思想潜移默化于学生每一次习作修改中。二、习作修改的几种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为学生选择不同的习作修改提供了条件。(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修改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写得比较好的作品,征得小作者的同意后放在大家面前,让同学们共同欣赏,大家找到习作中的优点,也就是这次习作的要求,老师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大家给习作提出的建议,
6、也就是学生在习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这样运用学习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接着让学生再读自己的习作,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习作中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问题,可以依照大家提供的方法进行修改,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修改能力提高很快。(二)根据老师批语自己修改在阅读学生习作时,我在眉批时用不同符号向学生传递不同信息。用曲线画出好句,用重点号标出好词,用括号画出写得具体的内容,在学生没有写具体处,画出添加符号或在句子画上问号。这样在学生的习作中就出现了等级、眉批、好词佳句的圈点、旁注、提示、总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学生拿到习作后,能很容易地根据教师的指引进行修改,降
7、低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难度。对于那些写作十分困难的学生,面批引导更不失为一种因材施教的好方法。(三)学伴之间互帮互学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个批改小组,选择小组中的一个学生的习作反复读,互相讨论,共同修改。让学生看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重点内容是否突出,是否具有真情实感;用词是否得当;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似,想法有相通之处,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容易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