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历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鉴古知今,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科学的普及,因为历史学是一门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学科,科学的一面体现的是人类的工具理性,强调是非对错并辨析因果,力图解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联系,致力于训练思辨,着眼于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意在求真。人文的一面则体现价值理性,评价得失成败,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注重好坏善恶并涵育情感,关心的则是人的精神世界,意在向善。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中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他们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
2、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育他们的人文涵养,使其人性良知、人格尊严、伦理道德和公民义务等等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使他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因而在中学阶段实施历史教育,其功能最显见之处在于养成学生的价值观,其教育方法论上的意义,也在于端正学生的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的价值趋向。也会不以功利主义为目的,而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扩展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并建立起经验与经验之间的必要联系,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并从具体的事实出发,考查问题的变化过程,体会探究问题
3、的乐趣,养成从多角度考察问题的习惯,并且要知道一切事物都有不同的方面,一切问题都有不同的角度,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迁移到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面。正如《历史课程标准解释》中所指出的,历史教育要:“首先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了哪些基础知识和根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尤为重视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
4、大理想。”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但是,综观目前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其处境却甚为尴尬。首先,尽管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却对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科学认识,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多为应试而设。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第一,传统历史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够全面,各项具体目标之间矛盾尖锐,缺乏一种和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如,在传统历史教学目标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几乎一直空白,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混同,以至长期得不到加强。又如,长期以来,在传统历史教学目标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
5、式: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思想道德教育。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比例严重失衡,使之长期对立,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发展。第二,素质教育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虑到个体学生发展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学目标极有必要分出层次。不同年级学生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历史教育中往往不被认识或重视,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三,历史学作为一门修身和认知社会的学科,不象数理化等工具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容易让人看到它们的价值。
6、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选拔,招工和招公务员的考试中,绝大多数不考查被选拔者的历史知识水平。这在客观上强化了“读史无用论”。在这种情况下,终日为升学而苦读的学生当然不会为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科目而花费太多的时间,能实用的就学,要中考、高考的就学,这是影响历史教育的大环境。其次,在教学行为上,历史教育的内容的有限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同时使教师的专业性被弱化。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系大体上是依照历史学通史内容的体系而建的。近年来虽然有所变化,但更多地表现为量上的增减损益,即使有结构上的变化
7、,倒使历史教学内容的学科性和专业性大打折扣,难免使人误认为,历史教师不必是专业人员,使得历史教师的专业性被弱化。而历史教学内容被普遍认为即是历史教科书,于是便出现了上课老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这样一个缺乏活力和生气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会过多地考虑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很少顾及学生的个体需求,再加上考试的压力,教师完全掌握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真正确立起来。基于此,要改变历史教育的这种尴尬境地,充分挖掘历史教育的潜在价值,应做如下的探讨。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8、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