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3033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7
《课改点滴做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改点滴做法 殷都回来后,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和我的同行们进行了汇报、交流,我们重点在这几个点上进行了研究,也进行了实践,相信只要抓好这几个点,一定能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 运用“双向五环”模式教学,学生的展示吸引了所有教师的眼光,于是便有人忽视了导学案的编写,殊不知精彩展示的背后首先要有一份引导得当的导学案。 1、“导”在自学探究中纵观我们的第一课时的导学案设计,多是一读学字词,二读感内容,三读重积累,每个大环节下又设计了若干个题目要求学生填写。在这样的“导”向下,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少了,手忙脚乱地翻字典、查《教材全
2、解》多了,静静地阅读批注少了,不知所措地被动填写多了。为什么?众所周知,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无论是生字的学习、词句的理解与积累,还是内容的感知,都离不开读。只有不厌其烦地读,学生才会发现问题,只有不厌其烦地读,学生才会思索,才会收获。所以,我建议我们在导学案编写的时候不妨将朗读提得更亮一些,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作批注的习惯,朗朗地读,读得滚瓜烂熟之后再填写导学案,之后的默读概括内容便顺理成章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学生已经养成了有问题即问的习惯,这样严重影响了自学进展的速度和自学的质量,所以在导学案编写的“自学
3、探究”环节中,我们一定要特别说明自学中不能交头接耳,发现问题及时批注,留待合作交流质疑。当然,这也是我们要学生养成的习惯之一。2、“导”在合作交流中我们的导学案中都设计了“合作交流”的环节,但让学生交流什么,怎么交流,有许多导学案上都是空白的,这就造成了学生交流时的简单问题重复说、默默无语等现象,所以合作交流中必须有明确的“导”。简单问题对学,如把文章读准确、读流利,我们可以学习张老师的办法,让学生齐读,这样便于发现问题相互指导,也节约时间。需要仔细揣摩、有多元结果、较难的问题六人小组交流,这就要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学情,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如学习词语,不同的学生收获不同,学
4、习方式各异,这就可以六人群学,概括文章内容,既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又要字斟句酌,做到语言表达简洁准确,这也需要商议。总之,合作交流中导学案编写必须有明确的导向,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3、“导”在展示提升中关于展示,在导学案编写时,有人以“展示提升”为题,也有人以“快乐展示”为题,但无论怎样命题,我们首先要树立“展示是为了提升”的意识。有的教师在观摩完某班的展示后,会情不自禁地夸赞:“学生的点评真精辟”,也有人感叹“我们班的学生除了点评站姿、声音再没的说了”,为什么?我认为原因还在“导”。我们不妨为学生的展示提出要求,如: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展内
5、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补充;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展板书,字体端正,行款整齐,富于创新。乍一看,这是要求,细细品味,这就是“导”。有了这样具体的“导”,学生才会质疑,才会追问,才会在展示的倾听和互动中真正得到提升。二、上好“预习课”。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刚开始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需要思考的又一
6、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经过反复尝试,和其他老师的交流,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课本的挖掘、
7、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形成自己的知识;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用自己富有个性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而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信心、有能力进行充分展示,一定要上好“预习课”。 三、充分发挥展示的作用。 新的高效课堂,学生的展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课改的初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