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250
大小:10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25
《宿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宿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和《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我校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安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围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到2017年,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大幅提升;覆盖整个校园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
2、体系基本建成;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科研支撑、服务手段实现新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学校各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全面融合,校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涌现并广泛共享;信息化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显现;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日臻完善,对地方各类教育及社会重点行业信息化的服务、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二、建设任务(一)信息化环境建设1.校园计算机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校
3、园计算机网(以下简称校园-13-网)主干网的升级改造,更新校园网出口设备与核心、汇聚、接入等交换路由硬件设备,全面改造校园网室外地下光纤线路,提升校园网至安徽省教育网的专线链路带宽,并根据学校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增加互联网接入带宽,将学生公寓纳入校园网。根据市场需求和教学、科研、管理应用的需要,开展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以有线、无线多种方式逐步实现校园网的无缝覆盖。实现连接教育网和互联网的出口安全联动管理,实现实名制上网行为管理、审查过滤与上网日志回溯,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稳定、畅通。完成校园网与教育网IPv6主干网的接入,推进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资源与应用的建设进程,丰富和拓
4、展IPv6的网络资源、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式。建立校园网的智能化运维服务体系,实现网络状态实时监控,故障自动预警,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2.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开展校园数字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以“云存储、云服务”为基础的网络环境,完成数字校园三大平台(统一数据交换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校园“一卡通”和安防监控专网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校园应用体系和面向师生的网络学习与生活空间,实现校内教务、科研、人事、国有资产、学生管理、图书借阅、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大各部门、各领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力度,
5、充分融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建设安全、稳定、环保、节能、高效的智慧校园,以及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3.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以教育部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按照科学、通用和可行的原则,建立数字校园信息标准体系,制订《宿州学院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实现高校数据编码-13-与标准的一致性,规范校内各类教育信息系统建设,避免各系统间不兼容不匹配的情况发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二)高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资源建设与共享。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兼容异构平台,广泛应用“云服务、云存储”等技术丰富高等教育资源,建立校级资源
6、公共服务平台。明确资源建设要求与验收标准,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自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依托项目给予教师经费上的支持,并纳入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中。继续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建立并丰富本校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专题特色数据库及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一方面积极利用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面向全省高校提供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开展馆藏纸质图书数字化,建设具有宿州地方特色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库,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更丰富的优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满足宿州社会经
7、济发展以及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对专业领域数字信息的需求,满足联盟高校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依托校内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引入慕课(MOOCs)等网络教学模式,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及其运行、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教务处组织高水平教师和技术团队创建慕课等教学资源,加快推进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网络共享;建设网络仿真教学平台,创建空间仿真训练模式,实现了“人人、处处、时时”开放训练,解决学生现场实操困难多的矛盾,降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