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21358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7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普遍怕写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确立自信,赏识教育,大量阅读,三方面着手,消除学生写作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自信赏识教育大量阅读写作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然而,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
2、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一、 成功源于自信、失败起于恐惧。成功源于自信!就算失败,请不要放弃自信和毅力。像爱迪生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经历那么多次失败中,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最后他成功了。 为了最后能成功,请相信自己,寻找到自信,就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世界著名的走钢索人卡尔﹒华伦达曾说:“在钢索上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非常有信心的态度走钢索,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在
3、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摔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索名人的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三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会掉下去”,他时常问太太:“万一掉下去怎么办?”他花了很多精力在避免失败上,而不是在走钢索上。 其实,有很多人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能力、经验、环境等客观因素,从而忽视心理因素。诚然,客观因素会制约人的成功,但不是必然的,而心理上的恐惧才是招致失败的根源。 不怕失败和害怕失败的人虽然都考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但前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争取成功上,而后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避免失败上。注意避免失败虽然有助于成功,但关键是避免
4、失败的着眼点是在害怕失败上,精力耗在防止失败上,此时就不考虑如何去获得成功,因而失败是必然的。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一条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自信。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事业和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而缺乏自信的人,因为怀疑自己的内在实力,在其内心塑造了一个失败的“自我”,受其心理暗示,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所遇到的挑战,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条件对成功的制约。由此,一方面过高地估计客观的困难和阻力,另一方面贬低了自己的能力,缩小了自己的价值,放大了自己的缺点,继而表现出困惑、自卑、消沉、退缩,直至逃避。他们不去主动追求、去奋进、去创造、去主宰自己的命运。在遇到某个难题
5、时,就预想着注定要失败,从而对失败的结果产生恐惧感,害怕失败招致他人的讽刺、挖苦、嘲笑,担忧白白地耗费自己的心血、精力、物力和财力,难以承受失败后的绝望。受“失败”的自我暗示的驱使,不断强化失败心理,最终接受了失败的自我。因此,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必要。二、赏识教育是成功写作的第一步。学生的写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赏识性评价,是促使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我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得以实现:(一)不限文体,易于动笔。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
6、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二)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写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挫
7、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自信心是孩子的原动力。孩子的自信心需要维护和激励。我的做法是:(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里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提出该学生存在的不足及修改方法。(2)课堂中朗读欣赏。每周安排学生朗读自己的佳作,特别是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的学生。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与其他同学交流。(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成册在班内传读或推荐发表。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听到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