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09812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关于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思考摘要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但现行的助学金评选操作上存在的缺陷削弱了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功能。本文从助学金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当前高校在评定过程屮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助学金制度。关键词国家助学金高校评定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当前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摆石: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者i®前的-道棘手难题。自2007年起,国家助学金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开支方面一直发挥着
2、主体作用。然而,每年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很多学校都存在自身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对于庞人的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如何将财政部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和精神贯彻落实下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1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背景及流程1.1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背景《普通木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评选的对象、人数、资助标准、评选条件。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屮没有详细阐述各评定要索是如何确定的;没有详细说明各评定要素的主要考虑因素;没有具体说明各评定因素的权重如何;没有进行评定方案的
3、评定者一致性信度检验。这些问题说明评定体系存在着很多漏洞。1.2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流程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评定工作的流程的规范至关重要(如图1),这项包括了一系列具体详细环节的工作,一个任何细小的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后评定的结果。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认定过程,需要一级评议小组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杳、访谈、取证从而确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其中包含大量弹性和人性化的操作,因此造成在最初的贫困生资格认定阶段存在认定模糊。2评定工作中现存的困境在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对于补助资金
4、的来源、资助标准、申请条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评选中涉及的认定贫困资格的要求较为模糊,申请条件也没有定量的尺度,缺乏实际操作性。整个认定过程公正、合理,但是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2.1缺乏可行的调查方式大部分院校在学生提交申请后,通过民主评议小组调查收集参评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信息,但是在时间短、取证公开的情况下,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很大偏差,比如有为了获得助学金假扮贫困的学生;有虽然家庭经济情况良好,但是生活作风简朴的学生;也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收到过社会捐助或者个人生活习惯的表像掩饰
5、了实际的生活困难的情况。因为存在这类情况,使高校只能借助生源地有关国家部门提供大学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但贫困证明的失实并不能给助学金认定工作带来良性的辅助作用。2.2贫困生界定的标准模糊国家助学金评选屮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如何进行贫怵I生资格认定,并对贫困程度作出界定。目前我院的认定标准为一般贫困生、贫困生和特困生三档。在受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贫困程度相近的同学就很难区分档次。2.3基层评选过于“民主”在最初的评审工作中,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评审思路往往决定了评审是否公正有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
6、中,辅导员或班主任通常乐于采用“民主”的投票表决方式,尽管民主票选较之其他评选方式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是情感效应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选结果。这种票选方式使辅导员或班主任所承担的责任相对而言较小,但是这种票选方式的弊端也最为突出:本应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承担的压力转化到了评议小组成员或者是班干部身上,矛盾的转化容易将学生矛盾激化,恶化同学之间的关系。情感效应也使得学生往往优先考虑把票投给与自己关系较好的相对贫困的学生。2.4公示期的投诉处理影响班级团结稳定助学金评选结果公示期,通常直接参与的参评相关
7、部门或教师会遭致各种途径的异议或不满,例如某同学不具备助学金评定资格,或者对自己没有获得资助表示有失公允等等。由于匿名的方式居多,通常调查取证都很困难,一个集体中出现一个匿名投诉都会使集体内部的团结稳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得小【才I体迅速增加,相互间矛盾升级,班级气氛紧张。为缓解各种矛盾,一般只能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关诚信教育,对提出疑义的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然后重新再进行一次评选。若是对再次评选结果仍然有异议的同学,辅导员或班主任会进行沟通教育和心理疏导,对某些同学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也会有同学仍
8、然执拗不服,开始对老师及周边同学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3对策思考(1)建立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四位一体的认定机制。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机构,通常被认为是贫怵I生认定工作的主体。但事实上,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社会工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单纯教育机构,不具备对生源地政府和社会的约束力。仅通过高校自身,无法逐一核实贫困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需要以生源地政府、社会为依托,要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要建立经济困难生生源地认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