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

ID:58005154

大小:1.49 MB

页数:104页

时间:2020-09-04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_第1页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_第2页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_第3页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_第4页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5.1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5.2固体界面及其结构5.3固体的界面行为5.4粘土-水系统的性质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自身的蒸气或真空的界面。2)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界面”。3)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相界面有三类,如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S-S);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界面(S-G);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S-L)。§5.1固体的表面一、固体表面特征1.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由于制备、加工条件、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造成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2.固体表面力场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是固体的

2、表面力场和被吸引质点的力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固体表面力。依性质不同,表面力可分为:1)化学力2)分子引力(1)化学力:本质上是静电力。当固体表面存在不饱和价键,它将吸附物质到其表面,吸附剂可能把它的电子完全给予吸附物,使吸附物变成负离子(如吸附于大多数金属表面上的氧气);或吸附物把其电子完全给予吸附剂,而变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正离子(如吸附在钨上的钠蒸气)。(2)分子引力,也称范德华(vanderWalls)力,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例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1)定向作用。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之间。2)诱

3、导作用。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3)分散作用。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对不同物质,上述三种作用并非均等的。例如对于非极性分子,定向作用和诱导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主要是分散作用。二、晶体表面结构1.离子晶体表面结构威尔(Weyl)等人基于结晶化学原理,研究了晶体表面结构,认为晶体质点间的相互作用,键强是影响表面结构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晶体的表面双电层模型。NaCl晶体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表面离子受内部离子作用电子云变形,离子重排,表面能减少。表层中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度,晶体表层被一层负离子所屏蔽。注意:(1)极化主要指阴离子极化,但取决于离

4、子极化性能;(2)重排主要指阳离子配位数降低,负离子外移,正离子相应内移或外移;(3)离子间距离交替缩短和变长,键强值变得分散;(4)真空表面的能量仍比内部高。可以预期,对于其它由半径大的负离子与半径小的正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如Al2O3、SiO2等也会有相应效应。而产生这种变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离子极化性能。如:PbI2表面能最小(130尔格/厘米2),PbF2次之(900尔格/厘米2),CaF2最大(2500尔格/厘米2)。这正因为Pb2+与I-都具有大的极化性能所致。当用极化性能较小的Ca2+和F-依次置换PbI2中的Pb2+和I-离子时,相应的

5、表面能和硬度迅速增加。可以预料相应的表面双电层厚度将减小。2、粉体表面结构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反复地破碎,不断形成新的表面。表面层离子的极化变形和重排使表面晶格畸变,有序性降低。因此,随着粒子的微细化,比表面增大,表面结构的有序程度受到愈来愈强烈的扰乱并不断向颗粒深部扩展,最后使粉体表面结构趋于无定形化。基于X射线、热分析和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对粉体表面结构所作的研究测定,提出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无定形结构;另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粒度极小的微晶结构。3、玻璃表面结构表面张力的存在,使玻璃表面组成与内部显著不同在熔体转变为玻璃体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最小表

6、面能,各成分将按其对表面自由能的贡献能力自发地转移和扩散。在玻璃成型和退火过程中,碱、氟等易挥发组分自表面挥发损失。因此,即使是新鲜的玻璃表面,其化学成分、结构也会不同于内部。4、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实验观测表明,固体实际表面是不规则而粗糙的,存在着无数台阶、裂缝和凹凸不平的峰谷。这些不同的几何状态同样会对表面性质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表面粗糙度会引起表面力场变化,进而影响其表面性质。从色散力的本质可见,位于凹谷深处的质点,其色散力最大,凹谷面上和平面上次之,位于峰顶处则最小;反之,对于静电力,则位于孤立峰顶处应最大,而凹谷深处最小。由于固体表

7、面的不平坦结构,使表面力场变得不均匀,其活性和其它表面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其次,粗糙度还直接影响到固体比表面积、内、外表面积比值以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如强度、密度、润湿、孔隙率和孔隙结构、透气性和浸透性等。此外,粗糙度还关系到两种材料间的封接和结合界面间的吻合和结合强度。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脆性材料的理论强度约为实际强度的几百倍,正是因为存在于固体表面的微裂纹起着应力倍增器的作用,使位于裂缝尖端的实际应力远远大于所施加的应力。葛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著名的玻璃断裂理论

8、,并导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