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

ID:58003110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9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转载)[编者按]人总是在变化中才想得起来要去思考和反省一些问题。数学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经验尤其是生活经验,这就有了教学方式上对“情境”的迷恋及接踵而来的声讨。改革还专门引进了一些看起来十分生活化的知识,于是又让人产生了对“数学课程与生活经验的界限还要不要”、“学校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追问。探究性学习大面积地进驻课堂,就有了对“过程性”之价值的质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经提出,“让学生提出问题”成了一种近乎模式化的“规定动作”。可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不需要培养的吗?与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有何关系

2、?提出问题之能力的内涵又是什么?“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关键是我们能否清醒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能否直面这些困惑,能否以此作为我们加深对数学教育理解的支点。郑毓信教授的文章就是一种思考方向的指引。笔者近期先后参加了几次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感到与先前的类似活动相比,研究的氛围有所增强,参与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有所转移。以下就从这样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对促进相关的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对新增内容的两个质疑就数学教学研究而言,教学方法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们可看到这方面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对形式主义倾向的

3、超越。(1)例如,在现今的观摩课上,我们已看不到任课教师花费很大的力量去布置一个“小超市”,人们通常也不会真的在教室中组织学生进行跳绳等比赛以达到引进某个数学概念(如“平均数”)的目的。这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情境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不应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生活情境”;进而,相对于“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的片面提倡而言,我们又应更加重视如何处理好“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辩证关系,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复归”。也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以下现象值得鼓励,因为

4、这体现了积极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盲目地去追随潮流,或是完全拘束于某种人为的规定。在近期的一次观摩课上,任课教师不是通过“实物分配”来引入分数,而是以数的运算(1÷2)作为直接背景;另外,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另一位老师不仅引入了“完美数”这个概念,更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完美数并没有找到任何实际的应用,人们又为什么要去从事这种研究?”更为一般地说,这或许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即如何去进行诸多新增内容的教学。例如,在2005年10月于安徽黄山市举行的“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此类内

5、容就占据了全部观摩课的50%。(2)具体地说,新增内容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诸如“左右”、“上下”、“前后”、“时钟的认识”等教学内容,其共同特点是:可在很大程度上看成是一种生活知识,即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地形成相关的知识,从而,相关教学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去区分所说的生活知识与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而,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又是什么?特别是,我们是否应当(或应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日常生活知识的超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愿意特别推荐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曹培英老师的一篇文章《关于左右概念教学的研究》,因为

6、,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与积极的教学实践,文中对应当如何去进行“左右”概念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特别是,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实验表明,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有规律地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识自己的左右方位(5—7岁);第二阶段——儿童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7—9岁);第三阶段——儿童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正处于上述左右概念的第二阶段,我们不应该对他们要求过高。同时,实验结果还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掌握左右概念的第三阶段

7、。”(3)第二,如“平移与旋转”、“负数”、“方程”等这样一些由中学下放到小学的内容。正因为这部分内容是由中学直接下放的,因此,除去仍然直接涉及“日常意义”与“数学意义”的关系以外①,如何能够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相关内容作出适当的安排就更为重要,特别是,什么是适当的“度”?什么又是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普遍的看法是:单纯凭借学生自身的努力要把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是比较困难的,从而,我们就应认真地研究教师在此究竟应当如何去进行适当的“铺垫”或引导?更为一般地说,我们应深入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要将这些内容下放到小学数学课程之中

8、?特别是,如果相关的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只是昙花一现,却要迟至几年以后等学生升人了中学才会再次接触到,那么,我们就不仅应当关注“教什么(what)”,并且也应更为深入地去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一内容(why)”、“在学生实际学习了这一内容以后究竟又有什么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