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

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

ID:57991366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_第1页
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_第2页
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_第3页
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工笔人物兴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工笔人物兴衰摘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早在先民制作的岩壁画和彩陶纹样中初露端倪,至春秋战国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屮国工笔人物画在汉唐有过一段非常灿烂的丿力史,但宋元以后却逐渐衰微。明清五百年余间,工笔人物画大多廖若星辰。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工笔人物画儿乎已濒临绝境。关键词:工笔;人物;绘画中图分类号:J21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50-01一、研究综合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多元文化空前融合的吋代,在此多元文化

2、背景下,工笔人物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文化模式在对人的自身关注这一问题上趋向一致,在绘画方面最能体现这一问题的人物画必然受到重视。其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段技法逐渐走向完备,中国画特有的线的艺术第一次在理论上确立起来。绘画题材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宗教壁画、历史故事画、肖像画成为这一吋期最主要的绘画题材。冇画史记载的工笔人物画家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以人为本多元并举的文化内涵促使传统工笔人物画在魏晋时代逐步走向了成熟,出现了《敦煌壁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为后世所重的艺术作品。同时,建立在工

3、笔人物画基础上的绘画理论,如顾恺之的“传神论”、谢赫的“六法论”等对后世工笔人物画市美原则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耍的作用。二、兴衰的原因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工笔人物本身来说,发展到宋代,虽承唐、五代Z余绪,出现了像李公麟、李唐、李嵩那样的大师,在题材范围和风格技法上也冇较大的开拓,但同时也出现了“恪守法格,专以形似”的风尚。恪守法格必然会导致缚于成法,专以形似也易于客观的模拟,以致雕镂刻划,巧密太过,陈陈相因,从而失去了创造精神,埋下了衰落的种子。而文人画,特别是水墨山水画的崛起,以青春时期活跃的生命力,

4、顺命“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名族宇宙和审美意识,打破了工笔人物画主宰画坛的绝对优势。这是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必然历程。但遗憾的是却从中产生了历史偏见一一排斥工笔重彩,独尊水墨画。舆论所及,逐渐把工笔人物画推向了低谷。其实格调高低根本不在于工或写,不在于水墨或设色,而取决于作者的人品和修养。清代画家邹一桂说得好:“俗眼不识,但以颜色鲜明繁华富贵者为妙,而强为知识者又以水墨为雅,以胭脂为俗,二者所见略同。不知画固冇浓脂艳粉而不伤于雅,淡墨数笔而无解于俗者,此屮得失可为知者道耳”。但由于上面所说的这些

5、偏颇的观点正适应当时一些士大夫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而有其广大的市场,己至工笔人物画一直被打入冷宫,抬不起头来。遗憾的是这种偏见谬论居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旧阴魂不散,说工笔画少、慢、差、费,吃力不讨好,匠气太重,格调不高等等,从而造成学者青年偏好写意,美术院校工笔画教室严重缺乏的情况。在工笔人物画遭到歧视和冷落的情况下,却冇几个老一辈的工笔人物画家如潘洁兹、刘凌沦等先生,长期以来自甘寂寞,至死不渝地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而且他们为复兴和发展工笔人物画奔走呼吁,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由于当时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下的

6、主流文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趋向一致,工笔人物画的表现题材相对单一,屮国画的大众化出现了片面性发展的趋势。三、总结纵观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时期的审美时尚,决定了主流性的题材门类,也产生了与之相应的绘画技法。这种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的绘画变革,就是一个丿力史的发展过程。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自魏晋以后,在题材内容、工具材料等方面都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在这一渐进的历史过程中,伴随着中国文化从多元到一元,再重新走向多元的历史变迁,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从兴到衰,从

7、上层回到民间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值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的深思。本来就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工笔人物画在新吋代的阳光雨露下,必将进一步显示其生机活力,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冃前,屮国画正面临着如何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对民族传统的在发现,大力发掘传统遗产中对创新有用的东西,是走向民族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工笔人物画有着极为丰富和精湛的传统遗产,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余地。民族文化传统是开放的传统,屮国传统文化屮的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是工笔人物画衰而不竭,挫而不折的文化根源,

8、在立足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扬弃地吸收外来文化是屮国工笔人物画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色彩绚丽强烈的西方绘画和中国工笔画冇不少贴近、相通之处,为工笔人物画道的创新提供了有利借鉴。我相信,只耍大家都有复兴和发展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使命感,永于探索、善于发扬工笔人物画的优势,工笔人物画高峰的形成是不会太远的。参考文献:[1]工笔人物画.[2]工笔人物画技法.[3]中国美术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