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

ID:57985477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5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_第1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_第2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_第3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_第4页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背景】:时间:2014年3月5号上午第三节课地点: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三(13)班科目:高三数学班级情况:该班为过渡实验班,班级有54名同学,大多数同学成绩中等偏上,近8名同学学习数学比较困难,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自觉、作业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有应付作业的现象,平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够积极讨论发言。课型:高三复习课【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因“生”动而生动《高中数学课程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不仅有教师的“教”,更有学生的“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高三复习中由于担

2、心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进度跟不上,往往在耗时较多的课堂展示环节惜时如金,分秒必争,稍不顺利便包办代替。以下这个教学案例是在改变以往的复习课“学生课前做题——教师课堂精讲——学生课后改错、做题”模式中,在课堂中试图放开手来,由学生来讲,讲结果、讲思路、说方法、相互点评、互相补充、相互探讨新的做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许多课前未曾想到的教学效果,深感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必然会创造出让我们自豪的成就。【情景描述】:在讲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有这样一题:已知椭圆和两点A(1,2),B(3,4)。若

3、线段AB和椭圆没有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1(板演):,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可得,由,又,5所以师:有什么问题没?生(同声):没有。师:请再读一遍题目。生2:有问题,题目要求椭圆与线段AB没有公共点,而生1求得a的范围是直线AB与椭圆没有公共点,缩小了范围。师:怎么处理呢?过了一会,学生仍没有反应,老师开始启发:一条定长的线段AB与椭圆没有公共点,怎样摆放呢?同时在黑板上画了椭圆的示意图。老师扫视着学生,不再说话。生3::把线段放在椭圆内部或椭圆外部。大部分学生保持认同,老师便请生3给大家讲讲。生3:当线段在椭圆内部时,只需两端点A,B在椭圆内部即同理,当线段在椭圆外部时,

4、只需A,B两点在外部即所以a的范围或。随后陆续有几位学生对这一做法进行点评,评价较高,大部分学生认为生3讲得很清晰,个别学生面露难色,不置可否。师:大家都感觉没疑问了?听老师这么一问,学生觉得可能哪里有问题,又开始思考,各组同学开始讨论。生4有点激动,急不可耐的走向讲台,用一支粉笔代表线段AB,边比画边说:第二种情况不对,当A、B在椭圆外时,有可能线段与椭圆有公共点。大家恍然大悟!师:怎么办呢?5生4:还没想好。只是直观感觉这种方法有漏洞。老师表扬了生4,同时期待着其他同学的发言。生5在小组成员的怂恿下举了手,不太自信地说:这种情况用生1的做法来处理。还没等生5说完,其他同学嚷开了,认为这肯

5、定不行,这样会缩小范围。师:看来生5对判别式情有独钟啊!能大胆地亮明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质疑难能可贵!哪名同学再讲讲?生6:我们小组觉得线段是有范围的,应该用实根分布来处理。线段AB:,代入椭圆方程可化简得依题意,该方程在区间上设有实根。令则应有:⑴或⑵或⑶进而得或所以a的范围或。突然生7叫起来:这不与生3的答案一样吗!师(故作惊愕状):对呀!怎么回事?难道生3的思路是对的?是否该为生3平反呢?生8:生3的做法好像是对的,A,B两点都在第一象限,斜率又是正的,应该可以数形结合吧!教室里有点混乱,同学们乱七八糟,有的点头,有的皱眉,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凝神静思,有的埋头苦算,有的嘴咬笔杆出神·

6、·····师:生3和生6的解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得出了相同的答案,生6的做法大家是认可的,生3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呢?经过画图、描点、讨论,师生达成共识:就本题而言,两种做法都是对的,生3的数形结合,解法简洁直观,但若点的坐标做适当调整,这种解法有可能出错,比如Kab=-1的情形,因此解法不具有普适性。而生6的解法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本质特征:用代数方法解决了几何问题。这种解法属通法,但运算量较大,需要较强的的思维缜密性和较强的运算能力,两种解法各有千秋,相得益彰!平时的学习中若能珠联璧合,定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正当大家准备进入最后一题的展示和讨论环节时,生9举起了手。5生9:考虑到A,B两点

7、的特殊性,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解题过程。只需数形结合知A在椭圆外或B在椭圆内即可即,可得到正确结果。师生都向生9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下课铃响了,由于本节课在讨论环节节外生枝,老师“袖手旁观”“放任自流”,导致本节课中的最后一道例题及课堂小结环节没能完成,显得课堂不够完整。【课堂反思】: 心理学指出:“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1、课堂教学应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